《全宗門穿到古代後我帶頭造反》全本免費閱讀
“去幫縣令修水渠就能獲得糧食?”
“我還能騙你不成,這公示處剛蓋的,這告示上也明明白白蓋了章。”
“這新縣令莫不是糊弄我們的,現在一鬥米越來越貴,縣衙還有餘糧?”
“這你就不知道了吧,前幾天縣衙旁邊拉來了一車又一車的糧食,說是什麼黃家胡家賣給縣衙的……”
公示處圍了一圈又一圈的人,穆清計算著黃縣的人口。
以工代賑是目前最適合黃縣的政策。
農田裡的水渠是農民自行修的,不成規模,修了和沒修的沒兩樣。
黃縣裡還是有工匠的,穆清花錢挖了一些工匠來,燒瓷的工匠全部並入琉璃工廠由一開始的工匠大亮帶著製作琉璃。
琉璃工序分了好幾道,穆清也不怕他們偷學。
剩下的工匠,一部分具有建造經驗的工匠被穆清拉來作為各路隊長帶頭修水渠。
這第一條以工代賑的政令一經發布,不到半時辰公示處就擠滿了人。
識字的一些童生還有穆清安插在群主中的識字仆從很快就將這一消息散布開來。
劉明是黃縣裡非常普通的住戶之一,眼見家裡糧缸裡的糧一點點減少,他又失了作為工匠學徒負責的工作,全家人從一天兩頓改成了一天一頓。
他走上街道,迫切想找些活來乾,家裡母親,他不能眼看著親人餓死。
劉明身形瘦削,因為一日隻吃一頓的原因,他的步伐有些不穩,平日裡因為天災,大家都吃不飽索性減少了出門活動的消耗。
街道上很少有人行走,除非是像劉明這般走投無路。
可是此時人聲紛亂,分明的傳入他的耳中。
眼前的人流越發得多了,劉明前方的一處街道滿滿當當都是人。
劉明還以為是餓得幻視了,可再揉了揉眼,卻是清晰的人潮。
不少人口中念念有詞,有懷疑有喜悅,各種情緒一股腦的擁在人群裡。
“哎呦,我不識字,有沒有人再念一下公示處的字啊。”
“這到底是不是真的啊”
“如果是工匠,修建水渠還有工錢拿哩,一天二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