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其他老人一一上前查看,他們無一不和黃翠萍兩人一樣。
還愣著乾啥啊,沒聽店員說今日的雪花鹽沒那麼多,再不買都被彆人買光了。
這可是十文錢一斤鹽呦,他們可從來沒見過這樣白透的鹽。
原本走路慢悠悠的老太太老奶奶,從鹽鋪出來,個個健步如飛,就怕慢了他人一步。
兩刻鐘後,路上的行人又換了一波,他們先是發現街道處多了一家鹽鋪,而後就看見從鹽鋪出來人或是懷裡或是手裡,都拎著兩大包東西。
甚至鹽鋪門口排起了長隊。
這對黃縣居民來說是一件稀奇事,他們很少見過這樣受歡迎的鹽鋪。
等到他們了解情況後便也會加入隊伍之中。
鹽鋪的生意好到三個店員都忙不過來。
到了五點半,去官田土肥廠乾活的工人吃完飯下班,鹽鋪又迎來一波營業高峰期。
直到晚間七點鹽鋪關門,沒買到鹽的人才逐漸散去。
穆清看了一眼鹽鋪一日的營業額,10兩左右。
提取精鹽簡單,不怎麼費成本,除了人工的一點成本,幾乎都是純利。
雖然比不上琉璃的利潤,但精鹽是一樁細水長流的買賣。
琉璃賺了一波快錢,穆清不相信其他琉璃坊每日的產量就那麼幾個琉璃擺件,自從她進入市場後,不屬於黃縣生產的琉璃越來越多。
他們先前不過是用物稀為貴當了噱頭,想慢慢撈金。
沒想到穆清這一手直接截胡了三分之二的琉璃市場。
近來越來越多並且逐漸精致的琉璃製品在市麵上出現,可見這些琉璃商人也坐不住了。
以後的琉璃價格隻會越來越接近普通瓷器,等到他人再來分一分這塊市場的蛋糕,穆清應該是賺不到什麼錢。
穆清一開始就將琉璃製品框在了杯子茶壺等可使用的用具上,琉璃擺件,穆清這沒有高級的工匠,卷不過彆人。
市場上的鹽價平均在六十到七十文一斤,鹽鋪的精鹽價低品質又高,定會有鹽商尋來。
鹽鋪的盈利還會增加,或許會超越琉璃成為黃縣的支柱產業也不一定。
雪花鹽的品質高,氯化鈉結晶的晶體剔透雪白。
這是穆清為精鹽取名雪花鹽的原因之一。
沈陌言在琉璃廠忙著燒製琉璃,並未注意到黃縣鹽鋪的名字是他曾聽過的熟悉字眼。
——
一隊來自遠方的商隊拉著江南的布匹到盛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