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是友非敵(2 / 2)

本應該直接和安平府的駐軍相交,卻遇上了來攻城的流民兵 。

諸葛懷安眉頭緊鎖,最壞的情況發生了。

穆武看向諸葛懷安:

“先生,城外是流民兵,城內是我們要攻打的官兵,內外皆是敵人,一府的駐兵在兩千到三千上下,算是兩個陣營的兵力,約莫五千。”

穆武其實心裡已經有了一個想法,這樣的兵力,單靠他們一隊人馬拿下很難,但是如果任由兩波人馬消耗,他們便可坐收漁翁之利。

若是流民兵攻入城內,一方勢力被消耗殆儘。

這樣他們麵臨的敵人數量便會更少,以一千兵可輕鬆拿下安平。

穆武將自己所想說了出來。

諸葛懷安拿起羽扇正要搖,想到其重量便作罷:

“你這主意有可行之處,也有弊處。”

“望先生解惑。”

“鷸蚌相爭,漁翁可得利,得利的時機很關鍵,你選擇的是和鷸蚌其中強的一方鬥,但是這並不是鷸蚌相爭。”

諸葛懷安話語一轉:

“安平城城內還有普通百姓,流民兵行事囂張,一旦入城,城內的百姓便會遭遇不測。”

“在黃縣每一個百姓都算是一個成熟的勞動力。”

勞動力一詞是諸葛懷安從穆清那學來的,他覺著放在此種境況下正合適也就用著了。

“同樣,安平城內的百姓也能算勞動力,百姓被流民兵殺死一人,屬於安平府的勞動力就少了一人。”

鷸蚌相爭牽扯到三方。

實際上,黃縣一方、流民一方、官兵一方還有一方穆武忽略了的存在那就是安平城的百姓。

流民兵的到來確實讓另一股勢力插足其中,也是諸葛懷安和穆清所想到的最壞的情況。

不過,隻需一步棋就能將如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