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內部結構使權力分散,這樣的流民軍四分五裂的結果並不讓人意外。
莫須誌文武雙全,穆清就把衙門的一部分事務移交給莫須誌。
安平府的百姓對於穆清的到來一開始並沒有太大的感受。
災禍之年,他們掙紮著生存,頂多罵一罵頂上的官員不作為。
自從穆清的軍隊駐紮進安平府後,對政治有一定關注度的書生還有沒有離開安平的權貴敏銳察覺到安平的天變了。
沒有任何官府的文書下發,也沒有新的知州到達安平,僅僅黃縣底下一個小官就做了安平的主事。
這些人有的人一直都是抱著佛係的態度,隻要待在安平沒有生命危險他們並不打算出頭。
而有的人,特彆是駐紮在安平各縣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地主。
他們大多知曉盛京的局勢,既然各州各自為政,安平再貧窮,這也是一大塊肉。
肉雖然不肥,但他們眼睜睜看著穆清逐步掌握了安平府的事務,說不急是不可能的。
這些地主多是各縣地頭蛇,手下隱戶眾多,部曲數量也有個大幾百。
手中有兵力,自然胃口也就大了。
各縣的地頭蛇聚集在孝莊縣。
安平縣的地主權貴跑得差不多了,黃縣的地主穆清一開始就給收拾得服服帖帖。
安平府有六縣,安平縣,黃縣、李縣、孝莊縣、明德縣還有石縣。
孝莊縣的權貴淡漠名利,隻關注自己的一畝三分田,在另外三縣邀請商議大事時拒絕他們的請求。
剩下李縣、明德縣還有石縣的兩家地主以及一家地位顯赫的老貴族聚集在了明德縣。
明德縣範圍的官員幾乎都出自趙家。
趙家嫡係在盛京各部皆有官員,他們的本家在明德縣。
在穆清入安平主持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