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和睦的宴會被於謙給攪合了,可秦川沒發怒大臣們也不好說什麼。
秦川看著下方的宋濂和解縉,秦川心中很清楚,要說狂,解縉年輕時才叫狂,那是年少輕狂,意氣風發,畢竟是天才嘛。
“今日你二人,當著滿朝文武的麵,各出一篇文章,優異者得狀元之名。”
全場的目光都放在了宋濂和解縉二人身上,因為陛下剛剛那句話就是定了調子。
之前的名次不算,因為於謙的狀元之名被移除了。
可眾人卻都是為於謙感到慶幸,不為彆的,一個狀元公的名聲換自己的性命,這才是幸事啊。
能拿到前三甲的,自然是有真才實學的,感受到滿朝文武盯著自己的目光,宋濂和解縉並沒有慌張。
二人謙讓了一番後,解縉便是率先拿起筆準備寫。
可秦川卻是直接打斷道:“不用寫了,直接當著百官的麵,念出來啊。”
解縉自然是不怕的,得到允許後,便起身,隨後轉過身對著百官拱了拱手,施施然道。
“邊疆,國家之重器。自古以來,邊疆地區扼守國家命脈,兵家必爭之地。治理邊疆,關係國家安危,實乃治國理政之大略也。”
解縉一開口,百官就懂了,這是一篇論邊疆治理之道的文章。
“邊疆治理,首在穩固邊防。築牢防線,加強邊境巡邏,始能抵禦外患,確保國土安全。此乃治理之本,不可或缺也”
“邊疆治理,次在民生安定。依法治理,保障少數民族權益,推動經濟發展,改善民生條件,使邊疆人民享有穩定與繁榮,方能增強其歸屬感和認同感。”
“又在文化融合。尊重多元文化,促進民族團結,重視傳統文化傳承,培養民族團結意識和民族自豪感,才能真正實現邊疆的和諧發展。”
“......”
“.....”
百官們聽著解縉的話,頻頻點頭,表示認可。
隻有張白圭並未有任何表示,他看了看嚴嵩,發現嚴嵩竟然開始了假寐,隨後又連忙看看陛下,他發現陛下在把玩著手中的酒杯。
確實,解縉的這篇文章,若是放在朝中安穩的時候,是一篇難得的好文章,並且可以對照實施。
可如今,內憂外患之下,這洋洋灑灑的一篇文章,竟給了他一種紙上談兵的念頭。
秦川並沒有意外,他隻是想起來老朱當年說過的話,任何人都可以談論國策,隻有生員不行。
為什麼?因為空談無用,要真正了解後,才能知道其中的原委。
這些藩王不會表現出自己想乾什麼,他們會老老實實的,至少表麵上是這樣。
秦川等解縉說完後,便看向了宋濂,對於這位老先生,秦川是無比的尊重的,因為他值得自己的尊重。
“宋先生,請。”
“陛下,萬萬不可...草民這就將心中所想,講給陛下聽。”
對這個稱呼,不光宋濂自己有些受寵若驚,就連百官都不由得多看了一眼宋濂。
要知道秦川現在名義上的老師隻有一個,那就是稱病在家的司馬懿。
不過他現在已然成了一個笑話,因此,陛下還沒稱過其他人為先生啊。
宋濂恭恭敬敬的給百官拱了拱手,隨後道:“社稷之中,百姓乃國之根本。”
一句話,直接定了調子與核心思想,顯然與解縉的是兩種風格。
“實現百姓安居,首在穩定社會。加強社會管理,維持社會穩定秩序,才能為百姓提供安定的生活環境。此乃安居樂業之本,不可或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