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河城。
城下,兩軍對峙,卻非劍拔弩張。
一方是趙匡胤率領的雄師,鐵騎列陣,氣勢如虹。
另一方,則是朱棣親率的精銳,鎧甲鮮明。
在雙方將領的默許下,兩軍緩緩讓開一條通道,趙匡胤與朱棣,兩位當世豪傑,身著戰袍,策馬而出,於兩軍陣前相遇。
他們沒有急於交戰,而是各自勒馬。
朱棣率先開口,道:“趙將軍,你我雖各為其主,但皆是當世英雄,今日在此相遇,何不暫棄乾戈,共飲一杯?”
言罷,他身旁的張玉將迅速上前,獻上兩壇美酒與兩隻酒碗。
趙匡胤微微一笑,他接過酒碗與朱棣對飲而儘。
“朱將軍,你的豪情我向來佩服,但談及歸降,卻非易事,非是我趙匡胤不識時務,實乃當今陛下,雖居九五之尊,卻德不配位,百姓疾苦,朝綱不振,此等天下,我趙匡胤豈能輕易拱手相讓?”
朱棣聞言,眉頭微皺,但隨即又舒展開來。
“趙將軍言之有理,但朝綱之事,非一日之寒,亦非一人之力所能扭轉,我等身為武將,當以國家社稷為重,百姓安寧為先,若能以戰止戰,共謀天下太平,豈不是大善?”
兩人繼續飲酒暢聊,從天下大勢談到個人抱負,從治國理念到武將之道。
言語間既有交鋒也有共鳴。
周圍的將士們雖手持兵器,卻沒有半分肅殺之氣。
然而,酒過三巡,趙匡胤與朱棣都清楚,這短暫的和平隻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他們各自放下酒碗。
“朱將軍,你我今日之談,雖未儘興,但已足矣,明日戰場相見,還望將軍能手下留情。”
朱棣亦是一抱拳,沉聲道:“趙將軍放心,無論勝負如何,我朱棣定當尊重對手,不負英雄之名。”
言罷,兩人各自調轉馬頭,返回本陣。
今夜,注定有人會睡不著。
..........
翌日清晨,天際初露曙光,趙匡胤已身披鎧甲,立於中軍帳前,凝視著前方堅固的城池。
這座城池,地勢險要,城牆高聳,護城河環繞,顯然是敵軍精心布防的重鎮。
他決心已定,誓要攻克此城,以振軍威,推進統一大業。
趙匡胤首先命令斥候四出,詳細探查城內外敵軍布防,兵力分布及城牆薄弱之處,為製定攻城策略提供依據。
他親自巡視各營,激勵將士,並承諾戰後論功行賞。
確保攻城器械如雲梯,衝車,投石機等準備充足,並檢查糧草,箭矢等軍需物資是否到位。
趙匡胤將主力部隊分為數路,分彆由得力將領率領,攜帶雲梯等攻城器械,準備從正麵強攻城門及城牆薄弱處。
同時,他派遣精銳騎兵和步卒組成奇兵,繞道而行,意圖從側翼或後方發起突襲,分散敵軍注意力,製造混亂。
安排弓箭手和投石機部隊,在攻城開始前及攻城過程中,持續對城頭敵軍進行壓製,削弱其戰鬥力。
隨著一聲響亮的號角,攻城戰正式打響。
第一批攻城士卒喊著口號,冒著箭雨和滾木礌石,奮力攀爬城牆。
刹那間,箭如雨下,密集地射向城頭,企圖壓製住守軍的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