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二人共飲於寢室之內。
窗外雪花紛飛,室內燭光搖曳,映照出兩人模糊的麵容。
酒過三巡,氣氛漸入佳境,卻也帶著幾分難以言喻的緊張。
就在這時,寢室內突然傳來一陣奇異的聲響,仿佛是斧子砍擊物體的沉悶回響,緊接著,燭光搖曳得更加劇烈,仿佛連空氣都在顫抖。
門外侍從聞聲欲入,卻被緊急製止,隻聽得殿內趙匡胤的聲音時高時低,似乎在與趙光義激烈爭論,但具體內容卻無從得知。
不久,一切歸於平靜,隻留下趙匡胤沉重的喘息聲,在空曠的寢室中回響。
次日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穿透雲層,照進府衙時,卻傳來了一個震驚開平府的消息。
趙匡胤薨了!
而趙光義,作為唯一的目擊者,在兄長離世後不久,便順利登上了永安王的位置。
他可不敢稱自己為新的宋帝。
可趙普對這個說法卻是產生了質疑,他不顧眾人的阻攔,上前讓趙光義還原昨晚的經過。
趙光義跪在自己哥哥的靈前,麵容悲戚地低聲說道,還原了昨夜的經過。
以下是趙光義視角還原事情經過....
風雪交加的冬夜,寢室內燭光搖曳,映照著兩張各懷心思的臉龐。
趙匡胤,麵容略顯疲憊,趙光義,則是一臉謙恭,眼中卻閃爍著不易察覺的光芒。
趙匡胤舉起酒杯,對趙光義笑道:“光義啊,你我兄弟二人,自幼相依為命,共曆風雨。如今我年事已高,我們趙家還需你多多費心。”
趙光義連忙起身,恭敬地接過酒杯,一飲而儘,道:“兄長言重了,光義定當竭儘所能,輔佐兄長。”
兩人相視一笑,但氣氛中卻隱隱透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緊張。
趙匡胤放下酒杯,目光深邃地望著趙光義,緩緩說道:“光義,你我雖為兄弟,但更是君臣,你可知,這王位之下,是多少人的鮮血與淚水鑄就?”
趙光義聞言,心中一凜,但麵上依舊保持著平靜,道:“兄長教誨,光義銘記於心,隻是,光義心中所願,不過是為兄長分憂,為百姓謀福祉。”
趙匡胤微微點頭,輕歎一聲,道:“光義,你我兄弟情深,我自然信你,但世事無常,人心易變,我隻希望,無論將來如何,你都能保持這份初心,不負天下蒼生。”
趙光義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他跪倒在地,鄭重地磕了三個頭,道:“兄長放心,光義此生此世,定當銘記兄長教誨,不負所托,不負天下。”
這,就是趙光義對趙普說的事情經過。
而他沒說的,則是.....
就在這時,一陣突如其來的寒風吹滅了桌上的燭火,寢宮內頓時陷入一片黑暗。
趙匡胤與趙光義皆是一驚,連忙起身尋找火源。
就在這短暫的黑暗中,似乎有什麼東西在悄然改變。
當燭火再次被點燃時,趙匡胤的臉色已經變得異常蒼白,他緊緊抓住趙光義的手,聲音微弱地說道:“光義,我……你……”
趙光義心中一緊,淚水在眼眶中打轉。
他緊緊握住趙匡胤的手,哽咽道:“兄長,你且安心......”
然而,趙匡胤隻是搖了搖頭,他的目光逐漸渙散,最終定格在了趙光義的臉上。
而中間燭火熄滅到點燃發生了什麼,無人得知。
門外的侍從隻聽見了一聲沉悶的回響,和燭火點燃後,劇烈晃動的兩個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