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姻結盟?”
待國相百裡岐提出這一想法之後,眾臣議論紛紛,卻都覺得並無不妥之處。
隻不過眾人心中不敢肯定的卻是,若大乾果真被大驪使者遊說意動,欲與大驪共分大行。
那麼即便是聯姻和親……又如何能使大乾改弦易轍呢?
麵對眾臣的猶疑不定,百裡岐卻仿若未聞般,繼續建言而道。
“目下九州局勢,大驪獨強而乾行皆弱!此三足鼎立之勢也!”
對於天下大勢,百裡岐張口就來,不假思索般分析而道。
“若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則贏家通吃,必統九州也!若大乾不願國滅族亡,最明智的決定便是助行抗驪,而非助暴為虐,與虎謀皮!”
此言一出,眾臣紛紛頷首,皆以為國相所言極是。
國相之言,等於為雙方結盟定下了最根本的基調,先得有了這一大前提,才能夠考慮具體的結盟方式。
否則,若是從大乾的利益出發,助驪滅行成為最有利的結果,那麼即便在外交上如何斡旋,都不可能促成兩國結盟。
“是以,我大行必須派遣能人策士,親赴大乾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為大乾言明厲害,再輔以聯姻結盟之手段,穩固兩國之間的盟約!”
言及此處,殿中眾人不由大多頷首,顯然對於國相此言大為認同。
“當然,話雖如此,然目下我大行危在旦夕,而大乾卻並無短期之害,故雖為結盟,我大行還必須獻上足夠誠意,再輔以遊說之言,方能締結盟約,發兵抗驪!”
至仁聖皇聞聽此言,卻還如何不知國相所言何意,麵上頓顯肉痛之色,但還是強忍著心痛頷首而道。
“卻不知文英所言誠意……具體該如何體現的哇?”
百裡岐見狀也不禁連連搖首,無奈歎息而道。
“所謂誠意,與國而言……自是能看得見摸得著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