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六十二 秦王入行(1 / 2)

大乾王朝·泰州·汝南郡

汝南郡,作為大乾最南部的邊塞要郡,便是大乾與大行之間的門戶所在,是相互之間往來必經之地。

而也正因如此,汝南商道昌盛,往來商旅絡繹不絕,即便是在富庶的泰州,也都是數一數二的大郡富郡。

這其中,作為大乾南部門戶的邊塞——南邑城,自然是最為繁華,商貿往來最為發達之地。

但近日的南邑城,卻罕見的有些沉寂。

這一切的原因,自然是因為大乾趕赴大行的迎親使團,即將途徑此地。

而為了保證秦親王殿下的安危,繁華的南邑城卻如同被突然按下了暫停鍵一般,所有的商貿活動都受到禁止或限製,寬闊的大街之上更是驅趕了無數攤販,撒水洗地,準備迎接秦親王殿下與迎親使團的到來。

可令人感到奇怪的卻是,就這般從白日等到黑夜,彆說秦親王殿下本人,即便是迎親使團的使者都未曾見到一位!

在滿城商賈的埋怨聲中,沒有人知道真正的迎親使團,卻並無選擇從南邑城前往大行,而是在一處人跡罕至的邊境線上,跨過了兩國之間的國界邊線。

之所以未選擇途徑南邑城,自然是因為南邑城過於繁華,列國商賈充斥其中,誰知道其中有多少人是大驪密探?

若在車隊途徑之時,有大驪死士從街道兩旁的建築忽然發難,威脅到秦親王殿下的安危怎麼辦?

故而,為了穩妥起見,迎親使團表麵上大張旗鼓,似乎要途徑南邑城進入大行,實則暗地裡卻在大軍的保護之下,從某處人跡罕至的邊境線進入大行。

如此一來,幾乎將所有危險都扼殺在了萌芽之中!

而在邊境線中,龐大的迎親使團將由大乾軍隊將護衛權,親手交接給大行軍隊,並正式進入大行國境之中。

在進入大行疆域之後,迎親使團的護衛重任便交到了大行軍隊的身上,將由他們護衛著迎親使團一路南行,最終抵達大行國都——臨安城。

如此一來,由雙方護衛軍隊即時交接,且在沒有絲毫遮掩的曠野進行,自然也不可能有任何危險發生。

據說這還是責任極為重大的大行方麵,在絞儘腦汁之後提出來的全新思路,幾乎將安全等級拉滿,達到了萬無一失的地步。

對於這種請求,大乾方麵自是沒有拒絕的理由,便欣然同意了此種方案,與大行約定好具體時間與地點之後,迎親使團便準時抵達了雙方約定的交接地點。

隻不過當浩浩蕩蕩的迎親使團正式抵達之後,眾人眼看著邊境線外看起來似乎整齊排列,但實際上卻有些歪歪扭扭,似乎是並沒有經過長期訓練一般的大行軍隊,卻都不禁有些心中直樂。

“大王,你看這大行軍隊……簡直就跟紙糊似的,怪不得被大驪一捅就破!”

趙龍驅馬至王車近前,指著不遠處的大行軍隊,麵上忍不住便扯起了幾分譏諷之色。

見慣了訓練有素,作風優良的大秦軍隊,他還真是有些看不上這幫子大行兵。

“大行富庶,百姓安樂,有理想抱負的年輕人都去經商賺錢或是吟詩作對,真正願意參軍的人能有多少?紙醉金迷,奢侈享樂的生活……早已腐爛了這搖搖欲墜的大行江山啊!”

趙政微微搖首,卻也是打心眼裡有些看不上重文輕武,好逸享樂的大行。

在他心中,這種國家就像是後世的宋朝一般,活該被滅,早晚也得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之中。

“大王你可真是一語中的啊!你看看這列軍方陣,滿打滿算也不過五六千人吧?這未免也太少了點吧?”

趙龍晃著一根手指,指著不遠處的大行方陣咂嘴而道。

說著說著,卻又忍不住回頭望了眼自己身後列陣的兩萬大乾精兵,下意識便又搖起了頭來。

“這大行可還真有夠寒磣的。”

“哈哈,行了行了,夠用就行……”

趙政聞言不禁哈哈一樂,卻是當即擺手而道。

畢竟在大行境內,有這五千兵馬外加自己從秦國出發時帶的一千親衛,莫非這還能出什麼差池不成?

除非被三萬以上的敵軍團團圍住,自己才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但在大行的腹地之中,怎麼可能會有數萬敵軍圍困自己?

故而,五千雖少,卻也足矣。

當上千人的迎親使團,從大乾軍隊手中轉交至大行軍隊後,趙政便人生中首次,正式踏入了大行國境之中。

待正式完成了護衛交接之後,迎親使團便在大行護軍的簇擁之下,向著大行境內深入而去。

兩萬大乾護軍,在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之後,便也就勢回撤,退回國中。

浩浩蕩蕩的迎親使團,自此便踏上了漫漫迎親之路。

……

車馬隆隆聲中,不知不覺已深入大行國境上百裡。

但就在此時,一位親衛突然策馬趕至王車近前,低聲向親軍都尉趙龍稟報了些什麼後,卻隻見趙龍麵色驟變,當即便帶著這名親衛登上王車,覲見大王。

“大王!大事不妙啊!”

趙龍慌慌張張的闖將進來,卻令原本有些昏昏欲睡的趙政豁然一驚,連忙起身而道。

“子成,發生何事竟慌措至此?!”

趙龍與那名親衛當即跪地,急聲而道。

“大王!魏征他方才不經意間聽到大行護軍之中……竟有人在用驪語對話!”

此言一出,登時便驚的趙政豁然站起,一臉難以置信的反問道。

“什麼?這……果真如此?!”

趙政不敢置信般望向這名叫魏征的親衛,似乎有些懷疑自己的耳朵是否出了什麼問題。

“大王!末將世代生於大驪,絕不會聽岔驪語啊!”

魏征連忙行禮,出聲解釋而道。

“這……”

趙政頓時默然,卻也並未有所懷疑。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