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上兵伐謀(1 / 2)

《孫子兵法·虛實篇》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

用兵的規律像水,水流動的規律是避開高處而向低處奔流,用兵的規律是避開敵人堅實之處而攻擊其虛弱的地方。

現在敵人的最虛弱的地方在哪裡?

必然就是距離關中最近,僅有一條大河阻絕的河東。

而且,河東盆地相比起函穀、藍田,地勢都要平坦許多,最適合董卓麾下的騎兵發揮。

以己之鋒芒,刺敵之軟穴,這就是能取得戰爭勝利的方法!

“河東雖有十萬兵馬,但大都是匈奴騎士和河東群寇。論精銳,怕是遠遠比不過袁紹、袁術麾下的鄉勇武士。”

“而且,河東地形孤立,不與中原相通,就算是從河北派兵,也是道路艱難,難以得到支援。”

河東,還有河東北麵的晉陽,其實從某種程度來說,本就與關中一體。

關中與河東的聯係,甚至比關中和洛陽的聯係還要緊密。

通往河東的渡口,比如夏陽、龍門、蒲津,這些渡口的水流遠遠要比大河、渭水彙流之後的渡口更加平緩。

河水平緩,就意味著易於用兵,行動方便。

相比於東麵過函穀,南麵通武關,前往河東無疑是對己方最有利的布置。

而且,河東,就好像是山川大河以鬼斧神工之勢雕琢的一塊天然戰場。

西有大河,北有呂梁,南有王屋,東有太行!

地形的封閉,意味著一旦在河東作戰失敗,必然是最恐怖的兵敗如山倒,連喘息的時機,逃跑的機會都沒有。

所以,無論是劉協還是董卓,都將河東視作對己方戰事最為有利的戰場。

“如此,便定下此戰基調。在河東方向進攻,而駐守函穀、武關的軍隊則采用守勢!”

董卓此刻決定了戰略。

見狀,即便是董旻,也不敢在此事上忤逆董卓,隻得悻悻低頭。

就在董卓準備進行戰術上的議題,比如調動兵馬、任命將領時,劉協的聲音再次響起。

“太師,廟算能夠做到的,並不止這些。”

這下,便是董卓都微微有些驚異,看向劉協的眼神中有股青出於藍勝於藍的驚喜。

“孫武曾經說過——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能百戰百勝,並不是最好的方式。

真正最上等的方式,應當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這句話,西楚霸王項羽與漢高祖劉邦是真正以實際行為,給後世上了生動的一課。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劉協指出敵軍最大的弱點——

“雖為盟軍,實則各懷鬼胎。”

“袁紹、袁術兄弟二人之間的齷齪已為天下所知,現在又如何能夠合力攻伐?”

“於夫羅、韓暹、李樂,皆不過散兵遊勇,又如何能夠如臂使指,齊心協力?”

劉協的話惹得眾將,特彆是曾經參與了第一次聯軍討董之戰的將領都深以為然。

聯軍雖然勢眾,卻缺少統一的指揮。

甚至,還鬨出袁術克扣自己部下孫堅糧草輜重的鬨劇。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