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電子音樂大師(1 / 2)

另一張還在潤色,不敢用ai了,所以慢了點,如果沒潤色完,下一章我隨機傳一章占位置,等潤色好了再更。

----------

專輯製作的如火如荼,餘賢伊文和音樂室的其他工作人員每天都工作的很晚。

雖然累,但是製作的過程還是很順利的。

餘賢和伊文以碰出了激情的火花,當然,這說的是歌曲靈感的碰撞哈。

時間也過的很快,半個月的時間,他們已經製作好了《UptownFunk》、《Radioactive》、《thkgoutLoud》三首的伴奏。

這已經算是非常快的了,這還是因為《Radioactive》和《thkgoutLoud》的伴奏環球已經製作好了,餘賢改了一些後就直接可以拿來用的結果,其實大頭還是《UptownFunk》,這首歌製作就用了差不多十天。

不過在製作《Starboy》的伴奏時,餘賢和伊文在這裡起了一些爭執。

其實也不能說是爭執,隻能說各有各的意見。

算是正常的,咋說呢,《Starboy》這首歌本來就偏向複古,或者說盆栽的歌就是複古的,但是吧,如果是一幾年或者是二零年,發這個算是新鮮,畢竟距離時間長,而且流行就是個輪回。

但是現在才04年,離著沒有多遠,所以伊文覺得,風格要不要稍微變化一下,因為已經過時了。

但是餘賢可是聽過原版的,說是複古風格,但是《Starboy》這首歌聽下來根本就和複古是兩回事兒。

尤其是加入了大量的電子元素。

就算有八十年代影子,那也很少。

而且這首歌重要的是歌詞和唱法表達的情緒。

餘賢理解伊文,因為他沒聽過。“伊文,你可能不知道我心中的伴奏,你信我的,效果一定會讓你大吃一驚。”

伊文見餘賢都這麼說了,隻能答應,還是那句話,他是製作人,更是音樂作家,理解作者內心的構想。

況且在他心目中,餘賢是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天才,他決定相信餘賢的話。

不過餘賢還是說道。“伊文,你認不認識那些電子音樂比較厲害的人。”

其實電子音樂早就出現了,二十世紀初就讓人發明了出來了。

20世紀40年代,法國音響工程師皮埃爾·舍費爾和作曲家亨利在法國國家廣播電台創建了電子音樂實驗室。

他們利用錄音器械收錄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聲音,經過處理後創作出獨立的音樂作品。

1948年,舍費爾創作的《鐵路練習曲》被認為是第一首電子音樂作品。

但是怎麼說呢,因為設備和聽感的原因,比較小眾,所以當時沒多少人在意。

但是隨著發展,主要是設備的革新,發展到了現在的計算機電子音樂。

而且早在七十年代某八十年代初,各種夜店也開始用於夜店和電音節。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電子音樂又開始不流行了。

這其實也是伊文擔心的原因。

但是餘賢都問他了,所以他隻能想他認識的擅長電子音樂的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