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知信暗暗好笑,我一個穿越者,無論是學過的知識,還是見識過的事情,都要勝過你無數倍,你還想跟我比?
沈清溪秀眉一舒,輕笑道:“信兒,跟我說說你那什麼水泥,它究竟是什麼東西,有什麼用處?”
“咱們現在修房子、修城牆、修路都是用泥巴和石灰的混合物來做粘合劑,這樣的結構不太牢固。”
宋知信沉吟道:“本王想發明一種新的粘合劑,可以使磚與磚,石頭與石頭之間的結構更加牢固。”
“這種粘合劑,我給它取名叫水泥。”
沈清溪沉吟片刻,點頭道:“這個想法很好!但你為何要雇傭民工去開采那種已碎的石頭?”
宋知信笑道:“那種石頭就是製作水泥的原料!”
沈清溪明白了,看來宋知信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步驟的,並非章天佑所說那般的任意妄為。
接觸宋知信一年多來,沈清溪深知他的想法與眾不同,不然也訓練不出死士那樣的隊伍,還有諸多領先於這個時代的兵器。
沈清溪欣然地望著宋知信道:“接下來怎麼做?”
“當然是修建一座大型的製造水泥的作坊。”
宋知信笑著將根據煉鋼高爐改動的設計圖紙交給了沈清溪:“這是製作水泥的高爐設計圖,你把它轉交給章掌櫃,請他馬上開工。”
“有哪裡不懂的,叫他隨時來找本王!”
接下來的幾天裡,宋知信陸續接到周林良、徐進兩人寫好的調查報告。
周林良的調查報告題目是《論均田製實施中遇到的困境及解決方案》。
他開門見山,指出均田製實施中所麵臨的一些問題,如土地荒蕪貧瘠,水利設施落後,村民無錢購買種子,各地一窩蜂地種植經濟作物等一係列問題。
接下來,他提出了自己的解決辦法。
一是大興水利建設,多修水庫、水渠;二是減免苛捐雜稅,為村民擔保貸款購買種子;三是規劃,製定“一縣一特”政策,每個郡縣根據自身的條件,集中發展某一種農產品,形成拳頭產品和規模效應,為將來的銷售帶來便利。
看完周林良的報告,宋知信嚇了一跳。
在當下這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時代,周林良居然提出了“拳頭產品”和“規模效應”這種超常的想法,當真是思想一旦開放,膽子就大多了。
看來,農業部長一職非他莫屬了。
徐進的調查報告題目為《論現行賦稅製度之弊利》。
他著重寫的是現行賦稅製度的各種弊端,如不分土地好壞都統一征稅;百姓種糧食卻要轉賣為貨幣交稅,並受商人盤剝。
他首先提出將土地劃分為三等,即:良田,旱田,荒田,並根據等次不同繳納賦稅;其次,百姓可以用繳納糧食來抵扣賦稅;第三,大力發展商品貿易,收取過境費,產地稅等。
他的想法與宋知信不謀而合。
宋知信決定讓他來擔任財政部長。
看完兩人的調查報告,宋知信腦袋暈暈的,正想借機休息一下,葛競春卻笑盈盈地遞來一份厚厚的書籍。
宋知信一看題目,疲勞馬上消失了。
天工格物!
這題目,讓他有一種意外驚喜的感覺。
他現在最缺少的就是這方麵的人才!
宋知信看著葛競春,欣喜道:“這是誰寫的?”
葛競春挺著胸脯,驕傲道:“是我哥!”
上次去拜訪葛時矩時,宋知信聽他提起過自己的孫子葛競冬,當時葛時矩是滿臉愁容,唉聲歎氣,說孫子不務正業。
原來,這小子一門心思花在寫這本書上了,這怎能讓一向思想正統的葛時矩滿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