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廷議(2 / 2)

兩國一旦開戰,為了維持住下的穩定,不至於出現群雄割據的局麵,勢必就不可能傾巢而動,傾國而戰,因此在規模的戰爭當中,匈奴人卻是可以靠著自己靈活機動的特點,打閃電戰和破襲戰,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強項,取得局部的勝利,積累勝利,從而獲得大勝利。

而對於雍太皇帝則是不同。

這跟匈奴人接壤的邊疆地區,地處神州西北,人煙稀少,地方苦寒,多是一望無際的草原和荒漠戈壁灘。

地方苦,去的人就少,駐軍雖有,卻難以維持太大的數目。

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惡劣的自然環境,生養不了那麼多的人口,也供養不起來那麼多的軍隊。

這軍隊戍守邊疆,人吃馬嚼,無論是糧草還是軍餉,以及各方麵的資源供應都是極端困難的。

這當兵報國,吃糧效命,就得發放軍餉和糧草,才能夠維持住軍心和人心,不至於生出軍隊嘩變來。

那匈奴人不善耕種,尤擅騎射,人人都是騎馬射箭的遊騎兵!

往往這些匈奴人在秋豐收的時候,就會南下劫掠,襲擾邊疆,這也是曆代王朝最為頭疼的事情之一。

秦始皇時期,為林禦這些來去如風的匈奴人修建了萬裡長城。

“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裡;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而今的中原王朝仍舊沿用著當年秦始皇時期修建起來的的城防工事,節節布防,抗擊匈奴。

隻是秦始皇時期修建起來的萬裡長城,經過這歲月的侵蝕,風吹日曬,早已經腐朽不堪,成為了斷壁殘垣,已然不具備多少防禦工事的能耐。

前朝的朝廷許久都沒有撥款和修繕萬裡長城,太祖皇帝打下下之後,也沒有派人去修繕,至今也是一個老大難的遺留問題,久而久之,就算是有這麼一個東西,卻也是形同虛設,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再加之草原饒滲透和策反,邊疆地區的苦寒和艱難,貪汙腐敗的官吏暗中跟匈奴人來往親密,如此一來,邊疆地區的糜爛也就不可避免了。

雍太皇帝心頭如何不知道那邊疆地區的糜爛呢。

隻是太上皇講究無為而治,休養生息,雍太皇帝自然也就不太可能在太上皇活著的時候,逆著太上皇的意思和治國方略來。

此為勢可改,大勢不可改。

平日裡麵雍太皇帝跟太上皇交易幾枚棋子,兌換幾個朝廷裡麵的位置,那都是無關緊要的事情,相反太上皇甚至會暗中幫助雍太皇帝掌權。

但是,這一旦涉及到戰爭方麵的事情,那就得慎之又慎,非得要等到熬死太上皇之後,雍太皇帝徹底沒有了掣肘之處,也才能夠開啟戰端,與匈奴人一戰。

文武大臣們都主張和平,誰也不願意打仗!

常言道:“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古代打仗更是繁瑣,兵馬運輸的途中,折損下來的數目就不是一個數字。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