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們自然不敢大張旗鼓,明火執仗的反對老朱的意見。洪武皇帝威勢盛隆,殺伐果決,豈是前宋那些窩囊皇帝能比的?
君不見奉天殿上楊訓文乎?不懼聲威,仗義執言,卻落得個丟官去職的下場。
當然,楊訓文羅織罪名,打壓皇子,這做派手段,怎麼也算不上一個“義”字。隻是文人們素來講究一個春秋筆法,同氣連枝。楊公挺身而出,些許不妥之處,他們自然就為其隱晦了。
今上不信任文官,對此這些文官們也不是全無察覺,自胡惟庸出事後,陛下就任用毫無跟腳的寒門官員充入內閣,且日漸有大用內閣,替代原先中書省之勢。這本來就讓剩下的那些以為能夠吞噬中書省留下的權力真空的“清流”們深為怨恨。
這一次陛下又借著賞功的機會,想要不動聲色讓五皇子入主國子監。國子監是什麼地方?大明未來官僚的培育之所,天下文教之重地!
陛下所為者何,不就是希望日後朝廷的官員,儘出朱門嗎?
文官們如何能忍受?他們知曉此事已經壓之不住,所幸便思考出了曲線救國的辦法。那就是開辦文會,拉攏招攬士林學子,特彆是國子監的監生。
不得不說,他們的想法還是高明的。畢竟論學術之精深,士林之名氣,沒有人能夠敵得過他們這一群成名已久的大儒。等到國子監監生儘出門下的那一日,這國子監的祭酒是何人,又有何妨呢?
沒有人會舍棄聲名在外的宿儒,而去拜一個尚未弱冠的娃娃為師。
隻可惜他們的格局還是低了一些,以為老朱想要的隻是國子監而已。卻不知道老朱的目的是整個士林,並且早就盤算著將他們中的大多數一網打儘……
朱肅也來到了棲霞山。並非僅他一人,方孝孺、徐允恭、李景隆、朱樉、朱棣都來了。幾人的衣衫也十分有意思,清一色的白衣儒袍,裡頭束著袖口,乾練之中,倒也有幾分瀟灑。
每人腰間還懸一口長劍,不是那些自號尚武的富貴子弟做做樣子的儀劍,而是真正能用在戰陣上殺人的家夥。劍脊寬厚,式樣古樸。不必出鞘,都帶著幾分森冷的煞氣。
這一身打扮文不像文,武不像武,在這個時代算是標準的奇裝異服,沿途吸引了不少百姓詫異的目光。
棲霞寺,朱肅也是去過的。畢竟是應天名寺,昔日在皇莊靜極思動之時,也曾走馬遊覽過一番。今日發現這一路上往棲霞山去的民眾,竟是比平日裡進香的人都多,隨手拉來路人詢問,路人畏懼他們腰間寶劍,當然知無不言:“聽說棲霞寺門口辦的文會,竟然連平陽三老都一並請來了。那可是夫子一般的人物!咱們雖然隻是愚笨鄉民,可也想去聽一聽文曲星講的道理。”
“平陽三老?”朱肅一頭霧水。諸人之中交遊最廣的李景隆忙上前道:“好教五叔得知,這‘平陽三老’,說的是周如圭、史善德、鄭伯璿三位大儒。”
“這三老因同出於大元時的溫州路平陽州,世人遂合稱之為‘平陽三老’,在文人裡是泰山北鬥一般的存在。昔年陛下親自遣人征辟,他們都不願出山的。這次居然被請到了此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