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萬壽節(1 / 2)

“那先生為何不與學生一同明火執仗,重興百家?”楊士奇臉上露出喜意,他膝行幾步,來到宋濂腳邊。“先生乃有識之士,自然知道,如今,我大明正身逢千百年來難得一見之變革。”

“若是再任由儒門猖獗,把持朝政,日後,等我等消亡之後,我新學隻怕也該曇花一現。”

“學生自小渾渾噩噩,苦讀聖賢書十餘年,直到入了國子監,方知何為世間真理,何謂民族之誌。若無先生與祭酒大人,隻怕學生這輩子縱使能位列朝班,也就如其他那些儒生一般,做個裱糊匠裱糊這份祖宗家業,絲毫不知該如何進取開拓。”

“但祭酒大人那般的天縱聖賢,之後卻絕難再有了啊!既得聞新學,我輩安能不勠力而為,使得新學基業永固。”

“縱使九死亦猶不悔!如果因我等今日退卻,使得後世新學如孔子之學一般被人曲解附會,我等縱曆萬世,亦將難辭其咎!”

“學生愚鈍,思來想去,隻有令朝廷重開百家,以百家之學取士,方能淡薄儒門之基,讓我新學諸多門類成為顯學。”

“最終登堂入室,支撐我華夏之基!”

楊士奇慷慨激昂,連宋濂也不禁動容。他伸出因握筆著書而滿是老繭的手,拍了拍楊士奇的肩膀。“我知你心意,但你操之過急了。”

他顫顫巍巍站起身來,楊士奇連忙起身將他扶住。

“你鄙薄儒學,以為儒學必定會成為我新學阻礙。卻不知我等新學,本就是站在儒學等諸多先人的學問上,建立起來的。”

“若無先人珠玉在前,縱使五殿下乃是天縱之資,難道他還能無中生有,憑空生生創出這諸多學問不成?”

楊士奇愣住了。

“儒學千年,早已根植於我華夏。若無儒學,危難之際也無文丞相、嶽武穆那般人傑,慷慨激昂,挽大廈於將傾。若無儒學,當今陛下於前元年間奮起之時,也無那諸多的華夏子弟舍命相隨,最終驅逐韃虜恢複了漢家河山。”

“推崇新學,從來不是要推倒儒學,而是兼收並蓄,博采眾長。五殿下亦曾說過:我並非是比他人看得更遠,隻是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正是因為有諸多先賢在前,才有如今的新學崛起。”

“非是百家爭鳴不好,而是儒學雖有陋處,卻亦有可用之初心。百家雖有所長,卻也有不可救藥之處。”

“如墨家提倡‘非攻’。你欲興起百家,若是有墨家門徒得列朝班,提倡‘非攻’之念,那我大明日後豈不是唯有謹然自守,再不能逾越國門一步?”

“又譬如農家一學,講求自給自足,天下百姓皆自產自用,從不互通有無……若是如此,我大明稅務司又如何收上來商稅,日後有居心叵測之人勾連農家子弟攻訐稅務司,又該當如何?”

“這……”楊士奇並未想到這些,被宋濂一說,竟是冷汗連連,已經知道自己的錯誤之處了。

宋濂將他的模樣看在眼裡,輕輕舒了一口氣。“你既已知曉,便是好事。”

“讓朝廷不以儒取士,而是轉用百家之言,這絕非好事……儒家之所以興,百家之所以亡,皆有前因後果。儒學陳腐,百家就不陳腐了嗎?至少儒學能傳承至今,而百家早亡於先秦,就足以說明百家之陳腐,更甚於儒家了。”

“若是拔擢百家士子進入朝堂,莫說我新學自成一派,隻怕此後朝堂之上百家官員相互攻訐,將成常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