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重興百家’,並不是真正的要重興百家之學,而是說科舉考試的內容應該因其職司各自置宜,分門彆類,斷不能一概以聖賢之道言之。”朱肅道,心說楊士奇“重興百家”的鍋,這樣就算勉強圓過去了。
“荒唐!”孔希學強辯道:“如此一來,豈不亂了套?”
“亂了套嗎?”朱肅撇了撇嘴唇。“稅務司昔日成立之時,就是專門拔擢的精通術算之士子。如今也已有經年,稅務司可亂了套嗎?”
孔希學臉上一白。
場中的稅務司諸官聞言神情微動,有些不善的看向了孔希學。朱肅這一番話,至少已經將稅務司的這些官吏統統拉攏了過來。
不再是孤軍奮戰了。
“父皇,兒臣附議。”太子朱標竟也出列道。早在稅務司恩科結束的時候,他就已經有此意了,隻是當時時機尚未成熟,現在則正是良機。“而且兒臣認為,還可擴大科舉所取人數。”
“五弟說諸多官吏自己萬事不知,隻知延請胥吏來替自己為官……既然如此,與其給這些屍位素餐的庸官發俸,不如直接由朝廷將俸祿發到胥吏們的手中。”
“秀才可為縣吏,舉人可為府吏,進士,則可為州縣主官……如此類推,層層相扣,使我大明天恩,真正綿延到各地,不複‘皇權難下鄉’的情狀。”
太子朱標的這套方案,無疑比朱肅“變革科考”更為宏大,甚至可以說是翻天覆地。將胥吏的選拔也納入科考之中,等於是將科舉選官的人數範圍又擴大增加了數十倍。已經可以和後世公務員考試相類了。
而且此舉,無形間也拉攏來了許多文官:誰家還沒有幾個讀不進聖賢書的紈絝子弟?若是改革科舉,再擴大科舉取士的範圍,那麼自家孽子孽孫取中的幾率,可以說變相的也大了許多。
雖然人數一多,官也就沒那麼金貴了,升遷想必也會變得更難。但卻能讓後人更容易的謀到一碗皇糧,畢竟誰又能保證自己的後人始終聰慧?反而是他們身為朝官,想要培
養子弟朝中實務,怎麼也會比四六不知的泥腿子們來的更有優勢些。諸官權衡利弊,還是覺得這個科舉製度對他們而言,益處更多。
“陛下,太子殿下與吳王殿下此法甚妙。臣附議。”先是稅務司尚書顏希哲站了出來。他們稅務司上下都是用新法取出來的官,自然無條件支持新式科舉之法。
接下來是朱標統領的內閣諸官,然後是諸多權衡完利弊的文官、還有李善長領著的淮西官,一個個儘皆出列附議……到了最後,即使少部分的官吏有心反對,但也不得不因勢所逼,被迫低頭附議。
“善。”老朱點點頭。“既如此,戶部和內閣去擬一個章程出來。來年科舉,便開始試行此法。”
見變革科舉已成定論,孔希學渾身一軟,再度癱倒在大殿上。
孔家完了,不止聲名自此毀滅殆儘,而且孔學失去了在科舉中的特殊性,自此往後,衍聖公府怕是再難興起……
萬世富貴,今日卻,斷了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