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豈不是,以人為畜……”茹太素聽到要買倭人為農奴,似是有些不忍。
“前元時候咱華夏的百姓,不也過的如牲畜一般?既然那倭國上下都沒把百姓當回事,咱看啊,把他們買來替咱們大明種地挺好。”老朱開口道。“咱大明,不也有無數的佃戶?不過是名頭好聽些,他們乾的,還不是和這農奴一樣的事?”
“在咱大明為奴,豈不比在倭國那荒蕪之地做草民更好?”
茹太素躬了躬身:“是,老臣迂腐了。隻是陛下,若累世以這些倭人為奴,其飽受壓迫,隻怕久必生變。”
“以老臣想來,還當以教化為主才是。”
“那便將這些倭人打散在各處安置,使他們不得串聯。並嚴禁百姓買賣漢人為奴婢,相反準許民間商賈買賣倭奴。這些人在大明呆久了,自然便蒙受了我大明教化。如此三代之後,可去奴籍,五代之後,準予考科舉仕官。”老朱開口道。
數代之後便可成為大明人,這樣的政策無疑能極大的緩解倭人的反抗情緒,茹太素思慮了一番,終拜服道:“此仁政也,陛下聖明。”
他畢竟也不是當真憐憫那些倭人百姓。
朱肅則在一旁暗暗心驚:老朱這法子雖在明麵上補全了倭奴政策的漏洞,還被茹太素這樣古板的士大夫讚為“仁政”。但“準許民間商賈買賣倭奴”這一句,就必定會在倭國上下掀起聲勢駭人的奴隸貿易。自此,大明商賈必將蜂擁倭國捕買倭奴,倭國可說是再無寧日了。
不過……這與本王又有何乾呢?朱肅在心中聳了聳肩。
“隻是殿下,老臣有一事不明。要捕買倭奴……用真金白銀不可嗎?為何非要用寶鈔?”宋濂問朱肅道。他是從前元亂世走過來的,對前元鈔法敗壞所帶來的惡劣影響深有體會。先前李善長建議朝廷發鈔來緩解財匱,他便有微辭,此時朝廷因為商稅,國用漸至充盈,如今還有瀛洲金山銀山在手,要再言發鈔,他下意識的就有些憂慮。
“真金白銀,自然也可以買倭奴。隻是這樣一來,我大明辛苦開采的金銀,就勢必要流至倭地大名權貴等人手中。”朱肅道。“如此一來,若倭地大名實力日盛,日後難免就要懷有貳心。”
“還是以金銀為本發行寶鈔,並命令大明上下與周邊諸藩、往來諸國交易時,必須使用大明寶鈔,這般更加穩妥。一是可以阻止大明金銀大量流往外邦,二則,當諸國皆使用我大明寶鈔進行交易,我大明,也就相當於手握住了諸國的經濟命脈。”
“宋師試想,若日後有某國與我大明開戰,我大明可直接切斷對其往來。如此一來,此國上下所持有的寶鈔便再無用處,國中立即便要陷入動蕩。即便要臨時換用金銀,也必將麵臨大量手持寶鈔的商人、權貴的擠兌。”
“即便他們捏著鼻子依舊承認寶鈔,然其國中鈔數終究有限,我大明不再繼續供應,他們國中錢鈔不足,依然要社稷動蕩。左右都是要動蕩的。”
“因此想要社稷安穩,就絕不能與我大明作對。”
“此謂之曰未戰而先屈人之兵也。”
在這個時代興建銀行、推行寶鈔的好處自然不止於此,朱肅僅說了這一點,宋濂、朱標,乃至老朱等就皆已動容。
他們何曾想到,區區一張寶鈔,竟還能有如此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