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弟英武無敵,竟已兵逼中亞河中之地。真是揚眉吐氣……揚眉吐氣!”
這是一場臨時召集的小朝會,除了太子朱標、周王朱肅等宗親外,還有外朝諸多肱骨大臣亦在其中。朱標將手中看完的文書遞了下去,很快便傳遍了諸人。有些對外事不夠精擅的大臣尤不知所謂的“中亞河中之地”地處何處,等到宮中內侍取來了那張老朱珍藏的精細版的坤輿萬國圖,他們方才吸了一口冷氣:原以為那所謂的河中,了不起也就是在哈密再往西一點,卻不料,竟已經有這般遠了。
“這莫不是……已離開了漢唐故地?”有大臣的語氣訝異中又帶著驚喜。超越漢唐啊!這是多少代華夏人連想都不敢想的偉業。如今大明竟然已經打出了漢唐的故地疆域……這豈不是說,如今大明的武功已經全方位超越漢唐了?
“非也,漢唐兵鋒亦曾威臨此地,此地亦曾有我華夏教化。”朝中如今公認最為精擅外事的周王朱肅出列道。“隻是如今滄海桑田,這些昔日也曾右袵知禮的西域人,已是數百年不見我華夏麵目了。”
“父皇,兒臣認為四哥謀取中亞之地,乃是為了收取我華夏漢唐故地,亦是為了傳播我華夏教化,此乃大義之舉,既然四哥寫書求助,我等當鼎力相幫才是。”
“老四有了出息,咱自然是要幫的。”老朱在禦座之上點了點頭。“咱這一回召集你們過來,就是想讓你們議一議。”
“那中亞之地,畢竟山高路遠,是調哪裡的文生、哪裡的官兵去支援合適,你們且都給咱好生參詳參詳。”
話音方落,底下諸臣之中,隨即便傳來了議論私語之聲。商討了一會兒,朱標出列道:“父皇,六部主事之中,頗有心懷熱忱,願為國效力者。”
“可在六部主事之中征召人手,以解四弟燃眉之急。”
老朱點點頭,六部的諸多主事,是一支十分強勁的執政力量。他們多出自國子監,算是國子監派往六部襄助朝廷處理事務的“實習生”。這些人雖大都還未經過科考,可也頗具才乾,又在六部學得了許多實務本事。且他們又多是年輕人,思想活絡,不因循守舊,讓他們治理風俗與華夏迥異的中亞之地,正是人儘其用。
“好。”老朱麵露喜色,老四有了出息,老大也傾心為兄弟考慮,沒有比這更能讓如今年歲漸高的老朱欣慰的了。接下來便是從何處調兵的問題,可到了這,諸多官員們卻是犯了難。
“陛下,那帖木兒帝國地處西北,本該是調西北邊的軍戶最為穩妥。”有官員奏道。“可……肅州衛的兵已經被平涼侯儘數調去,西北邊疆斷斷不能再輕易出兵。”
“北邊雖說瓦剌已敗,可以不必屯紮大兵……然前幾日北平剛有訊報,言北麵連月不雨,田地乾涸,恐春耕不繼。以北邊如今尚餘的存糧,若是固守原地,或可勉強支應。可要是需要離開駐地行軍,誤了軍戶們春耕不說,這行軍所需的許多糧草,又該從何處征調才好?”
“西南邊……安南國中如今權臣當道,似有隙可乘,黔國公正暗中聚兵,準備一舉而下安南……安南近而中亞遠,斷然沒有舍近求遠,讓黔國公去支援中亞的道理。而東南邊……
雖倭寇已伏,東南海疆暫無戰事,但從東南調兵,也實在太遠了些……”
“東西南北皆不宜出兵,臣等……臣等著實沒法拿出辦法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