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朱棣西征的這一場戰役,東方史書上稱之為“漢學西遷”,西方則稱之為“大征服時代”。
通過這一場大西征,直接擊毀了西方世界腐朽的神權統治,在文藝複興初期的這個關鍵節點裡,讓西方人知曉了華夏文明碾壓性的強悍。
有時候,戰爭確實是傳播文明最為便捷的途徑。因為朱棣的這次西征,徹底改變了整個西方世界的格局。明軍的西進,沒有如先前成吉思汗和阿提拉的西征那般給歐洲帶來毀滅性的傷害,反而因為明軍西征途中對西方城池的短暫統治裡大力興修水利、勸課農桑、剿殺無良貴族等舉措,使得一部分的西方民眾對大明文化擁有了極大的好感。
他們第一次知道了他們不需要祈求死後上天堂,在活著的時候就能過的很好;不需要向貴族繳納沉重的賦稅,統治者甚至還會來幫助自己通溝挖渠,斷案伸冤。
同時,一些西方的智者們也對大明這個來自於東方的國度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而明人的西來,給了他們就近接觸華夏文化的機會。朱棣的西征既是一次軍事上的遠征,事實上,也促進了東西方文明之間的一次碰撞與交流。
而正如曆史上西方人趁著東方韃清閉關鎖國,落後於世界時進犯韃清,使得東方文明此後向西方學習追趕,甚至於出現了很多崇洋媚外的公知一般。因為朱棣東征的實質性勝利,也使得這個時代的西方文明,開始瘋狂的開始向華夏學習。
大部分的西方智者,在這次東征之後,也全都成為了崇華媚明的“公知”,開始大力推崇華夏文明文化。
畢竟這時候的華夏文明,毋庸置疑是遠優於西方文明的。
西方的文藝複興的本質,是披著“複興文藝”的外衣,來破除神權統治的禁錮。而送到他們麵前的華夏文化毋庸置疑,比所謂的“複興文藝”要靠譜的多,這些西方智者們也就順其自然的通過推崇華夏文化,來對抗神權統治。
之後慢慢的,西方影響力最大的學說從神學,開始轉變為了漢學,無數西方的有識之士開始學習華夏儒學,數之不儘的西方平民也不再供奉他們的上帝,轉而供奉昊天等華夏神明。華夏毋庸置疑的成為了世界的中心,並且為數百年後的近現代,歐洲加入華夏聯盟做好了文化鋪墊。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雖然朱棣的這次西征在文化層麵上影響後世深遠,但那一切,其實還是建立在當時的軍事成就本身上的。而當時的局麵於朱棣而言,其實並沒有十分明朗。
朱棣從大明帶來的人手,號為十萬,實質上本部漢人兵馬,隻有三萬。其他的,大都是在草原上征發的烏合之眾。
即便後來調遣來了三大蘇丹國的士兵,彙合了康居城和來自身毒馬哈木的士卒,全部兵力滿打滿算,也隻有不到十五萬。而十字軍一方,即便是遭遇了大敗,僅康居城西邊重新聚攏起來的士卒,就仍有十五萬人。
因為來自奧斯曼崩潰、以及東方海上貿易的豐厚利潤,歐洲此時,已經基本平息了戰火,除卻大力發展海洋貿易外,所有歐洲貴族的注意力,基本都集中到了此次的十字軍東征上來。
故而,仍有波西米亞、丹麥、瑞典、威尼斯、英格蘭等國的士兵,正在源源不斷的趕來,實際上朱棣的兵力仍處於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