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正道的光(1 / 2)

《我在大明修自行車》全本免費閱讀

沒有宮裡那些雞飛狗跳,靜修倒是難得一兩年的安穩日子,轉眼就到了萬曆七年。

這一年本來應該有好幾件重要的事,一是一代名將俞大猷告老還鄉,病逝於家中,時年七十七歲,諡號武襄。

二是首輔張居正上奏,提議封李成梁為寧遠伯。

說起來,明朝朱元璋就確立了封爵體係,文臣非軍功不封爵,早期對於封爵之事也是毫不吝嗇的。

可惜一場土木堡之變,硬生生打斷了大明武將的脊梁。

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等靖難功臣儘數陣亡,從此武將體係崩潰,文官集團全麵以文製武、執掌帝國軍權。

尤其是道長時期,武將爵位全麵停封,嘉靖一朝整整四十五年,竟然無一人因軍功獲封。朱厚熜甚至下詔革除了王守仁平定“寧王之亂“的新建伯爵位。

而從嘉靖到崇禎十六年這百餘年,隻有李成梁一人獲封伯爵。這還是因為李成梁實在太會來事,跟張居正關係又太鐵,朝廷上上下下被他打點的妥妥帖帖。

大明朝再次大手筆封爵,可就得等到南明的時候了。南明十八年,封爵入牛毛,朝廷大員幾乎人手一個。

你看到那時候,您大明這爵位還值錢不?

“先生所言極是。”朱翊鈞微微頷首,“遼東總兵李成梁忠勇無比、屢立戰功,確應重加獎賞。”

張居正是進士翰林出身的文官,也不在外出征,但身為實乾派的他再清楚不過了,治國靠文臣、守國靠武將,以文製武那一套平時裡玩玩可以、大事上可不能瞎搞。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讓那些酸腐書生上前線指揮十萬大軍、八成會死無葬身之地。

他既用了李成梁、戚繼光、俞大猷,就對他們絕對的信任,不會掣肘。

“先生,聽說浙直總兵俞大猷上書請求告老還鄉?”

說起來,俞大猷都快八十的人了,一生征戰無數、戰功累累。

“官以任能,爵以酬功。不止遼東李成梁,先生這些年所任用俱是名將,浙江俞大猷、登州戚繼光,哪個不是為我大明立下過不世之功。”

張居正渾身一震,竟是沒想到年紀輕輕的皇帝竟會說出這一番話。

“如今外敵虎視眈眈,正應嘉獎軍功、鼓舞將士、振興邊事,如此一來,便將三位一同封爵吧。”

朱翊鈞揮筆寫下一首五言律詩,卻不是自己的詩,而是戚繼光任登州衛指揮僉事時所作的《韜鈐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