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趙懷國還是給觀眾們說起他以前工作時遇到的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
他曾經看到過一隻看起來剛出生不久的黑長尾猴幼崽,和一頭花豹待在一起。
花豹沒有一口把小猴子吃掉,反而把它放在一棵倒塌枯樹的樹枝上,讓它趴在上麵。
每次小猴子想要跑遠一點,花豹就會用叼小豹子的力度把它叼回到自己身邊,卻又不傷害它分毫。
小猴子嚇得不停尖叫,大概是在呼喚自己的母親。
而花豹一臉複雜,緊緊盯著小猴子的行動,似乎生怕一個不小心,就讓它逃掉了。
其實一開始趙懷國覺得花豹之所以如此對待小猴子應該母愛,也許隻是一些同情。
可在這兩個問題之間抉擇一番,他忽然發現花豹是在用小猴子做誘餌,吸引猴子媽媽的靠近。
在聽到他的這個故事時,觀眾們有些無法理解花豹為什麼要這樣做。
趙懷國回複道:“畢竟一隻小猴子對花豹來說根本不夠塞牙縫,但如果來的是猴子媽媽,那結果就不一樣了!”
這是一場賭局,花豹在賭小猴子的媽媽不會輕易放棄孩子,否則這場持久的等待就毫無意義了。
“所以呢,最後猴子媽媽出現沒?”
好奇最後結果的觀眾發出彈幕詢問道。
趙懷國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其實那個時候我也沒法去想象,原來動物也能夠這麼陰險、歹毒。甚至那個時候在我的心裡對於這些單純動物看法已經產生了變化。”
“可能是老天並不想泯滅我當時那顆純真的心吧。我的上司叫走了我,因為工作上的事。所以我也無從得知猴子媽媽有沒有露麵,花豹的計謀究竟能不能成功。”
從花豹熟練的動作上不難猜出,這不是它心血來潮之為,它肯定已經用過,或見到自己母親用類似的方法成功捕獲了獵物。
過去趙懷國總覺得這些捕食者們的生活簡單粗暴,見到什麼獵物,潛伏,猛撲,咬死就完了。沒想到它們的心眼和計謀其實還挺多。
就像使用誘餌這樣的行為,究竟是誰教給它們的呢?
趙懷國曾為此專門研究過,一開始花豹在和猴群對抗的時候,可能小猴子不小心從猴子媽媽懷中掉了出來,而猴子媽媽為了救自己的孩子,可能犧牲了生命。
目睹過該場麵的豹子,可能就會開始嘗試捕獲幼崽來引誘成年動物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