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六零年代平安喜樂》全本免費閱讀
去年的雞到底保留住了一隻公雞一隻母雞,這不今年剛開春不久,母雞就開始下蛋了。
蛋都有了,離有雞還遠嗎?
最近邱玉玲放學都是繞路到燕草湖附近摘苜蓿,剛開春的嫩苜蓿,架不住人多,一會兒就如同蝗蟲過境般光禿禿了。
沒事,還能摘槐花,小蘿卜頭是玲姐乾啥他們乾啥,槐花也隻剩高處的了,邱玉玲又轉戰摘榆錢兒,既然大家這麼有熱情,那她也不偷懶了,一起乾吧。
邱二哥的信終於在全家人的翹首以盼中到來,同行的還有一個小小的包裹,裡麵有一個磕了一角瓷的軍用水壺,點名是小妹的,還有幾張布票和紅糖票,奇怪的是還有火柴票。
信裡隻說了他一切都好,勿念,票也是和戰友互相淘換的,都是家裡用的上的,並沒有很長,邱母翻過來倒過去的看。
邱母沒上學,但認識不少字,隻讓邱玉玲給讀了一遍,她就自己捧著看個沒完了。
邱玉玲摩挲著二哥專程寄回來的水壺,瞧,這就是她這一世的家人,如何能不愛!
都說春雨貴如油,接連下雨滋潤了乾涸的莊稼地,邱父樂嗬的感慨,今年的收成肯定好。
邱母這頭卻顧不上欣賞這春景,邱大山都21了,也該給說親了,邱玉玲是服了老一輩這算法了,平白加兩歲,她大哥才19好不好!
雖然還有一年光景,可提前尋摸總沒有大錯,還有這加蓋房子也得提上日程了,現在這兩間屋子,彆說娶兒媳婦了,就是兒女大了分開住都困難著。
這也算家裡難得的大事了,邱父也有發言權,那就蓋唄。
這年頭蓋不起磚瓦房,都是泥胚房,邱父這頭就得提前準備著了,每天下工就在後院裡拿模子倒土塊,這玩意還得晾曬,提前準備是應該的。
邱玉玲家的後院其實就是拿駱駝刺和乾紅柳圍出來的一塊地兒,因著怕還有雨,邱父和兩個兒子又找了點白楊木搭了個涼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