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玉玲赫然,真正的好東西她早都收起來了,這是她淘換出來的平替而已。
稀罕完家具,才打開匣子。
親人們,想象一下,一匣子金豆子,珠串子,銀裸子,金錠子的,換誰誰不迷糊。
饒是姥姥見多識廣,也差點因為激動而呼吸驟停。
邱玉玲反省,自己是不是為了省事,一次性換出來的太多了點?
可是她總不能天天背著,一邊說上學一邊闖黑市的名頭,她那軌跡是有數的,真要有那眼明心亮的人,兩三下就拆穿了,她最多隻能背個黑消費的名,采買點東西。
“好玉玲,千萬得收好,這八成是逃難的富戶拉下的。我玲玲娃有偏財運,天公疼憨人。”姥姥隻看了一眼便蓋上匣子,推給了邱玉玲,讓她千萬保管好。
祖孫倆攙扶著出來,“那姥姥,你說這屋咱咋處理啊?”肯定不能空出來當客房之類的。
“就這麼放著,反正這屋也不大,收拾好了堆雜物,等過些年了,你長大自己要住的時候再想轍改出來。”
這和她得想法不謀而合,不過姥姥說的是以後,就是怕此時自己還小,貿貿然暴露出來,便宜討不到自己手裡。
“那,姥姥,以後咱吃好點,穿暖點,你可再不能心疼錢了。”
人生短短數十載,姥姥哪有不明白這個的道理。
“行,有人的時候還是要遮掩一下的。”人老了就想的開,如果這會兒是李青梅,絕對隻想屯著,等以後!
“姥姥,這房子是我自己的錢買的,您要喜歡,就一直住著好不好?”自己剛來就給老太太畫過餅,也到了投喂的時候了。
姥姥隻笑不語,人老了,想那麼多乾啥,過一天是一天,兒子女兒孫子外孫,誰能用到她,她就給誰用,但人和人也講究個頭圓頭方。
這投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