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不知道該做個啥飯。
天天吃的也就那樣。
顧立夏看他半天站灶台上也不動。就說,“要不吃個蓧麵栲栳栳?”
“我不怎麼會做。”江文有點尷尬。
自己不會做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
顧立夏認為資訊不發達的時候,這種事情是正常的。
更何況,在這個年代,家裡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女性承包。“不難,我會,我們一起。你和麵,你手勁大,又快。等你和好了,我去叫秀兒,一起搓。不然等麵冷了之後就不好搓了。”
這東西有個寓意,說是犒勞親朋貴賓。
牢靠和睦的美好象征。
每逢老人過生,小孩滿月,哪家不準備一下這個。
村裡有些人家婚配嫁娶時,新郎新娘也要吃,意味著夫妻白頭到老,年終歲末時更要吃,望全家和睦,人運亨通。
更何況以前不是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嗎?
說30裡蓧麵,40裡糕,十裡蕎麥麵餓斷腰,就是說人們吃了蓧麵可以走30裡的路程,吃了蕎麥麵隻能走10裡的路程。
蓧麵倒入盆裡加適量的白麵攪勻,然後倒入開水燙,邊倒水邊攪拌,趁熱揉成若乾個小麵劑,逐個在切刀上推成貓舌狀,長十厘米厚五厘米的薄片。
顧立夏去叫了江秀,江淮西也跟著過來了,顧立夏和江文是搓蓧麵姥姥的主力。
江秀邊搓邊給小侄子喂西瓜。
把右手卷起,搭在二拇指上,卷成中間空的小卷。
豎在蒸籠裡。
依次擺放。
上火,蒸十分鐘。
土豆切絲,西紅柿切塊,蔥,蒜,辣椒也切末。
下油鍋。
差不多熟了之後,放進之前蒸好的蓧麵,然後翻炒。
好了,可以吃飯了。
顧立夏不是一個喜歡慣孩子的人。
覺得自己應該讓他們知道什麼時間,該乾什麼樣的事情。
就攔住了要出去叫侄子的江秀。
四個人一人端了一碗。
吃起來。
顧立夏看江秀吃一口就向院子外麵看一眼,覺得還是給這孩子定定心為好。
“他們什麼時候回來,什麼時候吃,不會不讓他們吃飯的。到那時候冷了,就讓他們自食其力。我們今天雖然吃飯是早了一點。”
“但是。是他們自己貪玩不回家。當然,如果你願意一直幫他們的話,你可以幫。但是我沒有義務一直遷就任何人。包括江文。”
江文其實知道顧立夏是什麼意。
吃這個蓧麵栲姥姥,其實已經算得上是改善生活了。
而且家屬院大大小小的孩子都知道,周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