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第 122 章 主弱臣強(2 / 2)

趙不息輕輕將這一茬揭過,接著給嬴政分析為什麼她行秦朝不行。

“秦朝的名將良相的確不少,可是一艘船的方向是否正確,是掌握船隻方向的船長決定的,船上技巧精湛的船工再多,沒有厲害的船長指揮也是沒有用的。秦朝就是一隻大戰船,始皇帝就是這艘戰船的船長,他雄才大略,當然能駕馭這艘戰船衝破前方的一切障礙了。”

“可是良臣易得,明君難求,大秦這艘戰船,可不是誰都有能力駕馭的了的。”

秦是中華曆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它和後世那些王朝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一是以法家治國,二是軍功製度和四處擴張的屬性,而這兩點就是注定秦朝的臣子必定比後世其他朝代的臣子更加膽大,他們渴望利益,為了得到利益,他們可以在戰場哪個是哪個拚死征戰,有足夠的利益誘惑,他們連死亡都不怕,那其他還有什麼事情是他們不敢做的呢。

秦朝的臣子也沒有經過儒家君君臣臣的思想教育,他們本就是生於不同的國家,雖然現在為秦臣,可實際上並沒有多少維護秦朝的忠誠——他們大部分人本來就是其他國家跳槽來秦國為官的,秦朝滅了他們的故國他們都無動於衷,難道日後其他勢力滅了秦朝的時候他們就能忽然變得對秦朝忠誠嗎?

趙不息總結:“其實說起來始皇帝沒了以後秦最要命的問題就是主弱臣強。”

六國的舊貴族沒有清理乾淨,郡縣製推行的太急促,答應給老秦人的軍功兌現不了,秦律苛刻,北方的匈奴虎視眈眈……這些的確都是很嚴重的問題,可難道秦始皇還在的時候這些問題不存在嗎?為何秦始皇還在的時候,這些問題都沒有爆發呢,甚至是在秦始皇生命的最後幾年,他已經因為身體生命力的流失而有些易怒比不上年輕時候英明,可依舊“祖龍死而地分”。

連恨透了嬴政的六國舊貴族也隻敢暗戳戳傳播一句

“祖龍死而地分”,嬴政死了,他們才敢造反。

就連直接推動公子扶蘇死亡,胡亥登基的趙高和李斯,難道他們是在始皇帝死的那一刻忽然性情大變的嗎?嬴政活著的時候,這兩個人可是一個比一個忠誠,輔佐嬴政製定秦律、建立法家天下的李斯甚至還稱得上是曆史上數得著的名相,趙高也是才華橫溢八麵玲瓏的中車令,為何嬴政一死,他們就瞬間從良臣變成了奸臣呢?

歸根到底就是四個字——主弱臣強。

胡亥沒有秦朝的大臣厲害,扶蘇也沒有。扶蘇可能並不差,若是放在太平的時代也能當好一個如宋仁宗那樣的守成之君,可是他麵對的環境並不是太平時代,需要他去掌握的也不是宋朝那樣文氣勝過膽氣的群臣,他麵對的是惡虎和群狼。

趙高和李斯可不是什麼良善之輩,陳勝吳廣、項羽和劉邦更是一個比一個厲害的反賊,草原上的冒頓也是比肩忽必烈的猛人……無論是秦始皇的哪個子女繼承皇位,想要守住秦朝江山都挺夠嗆的。

畢竟不是誰都是漢文帝漢宣帝的。

“主弱臣強?你認為始皇帝的子女連臣……”

嬴政正要反駁,忽然想起來他的子女中好像還真沒有能比肩李斯王翦的人,聲音頓時戛然而止。

趙不息則是好整以暇地抱著胳膊,等著嬴政反駁她。

嬴政沉默許久,才緩緩開口:“我從未想過這個……始皇帝應當也不會在意這個。”

賞罰的權力都掌握在君主手中,臣子隻不過是用來輔助君王治國的工具人,難道擁有賞罰權力的君王還能被工具鉗製嗎?

趙不息用看傻子的眼神看著自己爹:“秦始皇當然不會覺得這是值得在意的事情了,天才是無法理解普通人的。他肯定覺得自己十三歲都能做到的事情,他的子女二三十歲肯定也能做到。”

秦始皇之所以是千古一帝,就是因為他能熬過一點權力都沒有、一點帝王心術都不懂的年少時期,自學成才還能橫掃天下啊。

曆史上能熬過主弱臣強,成就千古一帝的君王有幾個?數千年的曆史,也就是秦皇、漢文帝、康熙寥寥幾人而已。平庸君王被臣子裹挾而束手束腳的才是常態。

關於臣子到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