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拜見主君。”
從舉袖到拜下,張良一整套動作如行雲流水,麵上的表情滿是釋然。
趙不息這才反應過來,笑咧著嘴一把將張良拽直了起來。
“子房何必多禮,息日後的事業,還要依靠子房為我出謀劃策啊。”
四目相對,儘是釋然。
趙不息心想,韓王室當真是好人啊。
從把韓非送給她爹到把張良送給她,韓王室當真是為了她們嬴家毫不吝嗇啊。
都說魏國是秦國的人才第一輸送大國,可趙不息倒覺得,韓國送過來的人才雖然不多,但是質量都很高啊,韓非和張良,哪個不是一個頂十個的大才啊。
看著張良麵上的臉色還是有些不自然,趙不息牽著張良的手安慰張良:“子房也不必太過憂傷,昔日我爹向韓國索要韓非,韓王室也是二話不說就把韓非送了過來,韓非尚且姓韓,子房不過姓張……”
“韓王室有眼無珠,不過我們嬴家可是很重視人才的!”趙不息略帶一絲得意道,順便使勁拉踩韓王室。
張良:“……”
其實你可以不用安慰我,這安慰的話怎麼聽完了我還更傷心了呢。
張良剛剛歸順,趙不息手頭上的事情也暫時沒有什麼
能交給張良的,乾脆就現在修書的書室中給張良添了個書桌,讓他和尉繚一同主持編書。
和尉繚差不多,張良也是典型的兵法理論大師,帶兵上戰場實戰不太行,可編撰兵書還是有一手的,畢竟張良也是武廟十哲之一。
天色初明,趙不息就送張良到了書室,順便給尉繚捎了一份飯。
張良提著飯走進書室,腳步儘量放輕,可在寂靜的書室之中依然頗為引人注意。
到了內室,將飯盒放在尉繚的書桌上,尉繚也隻是掀起眼皮看了張良一眼,對他出現在書室毫不意外。
反而尉繚還頗有心思的調侃了一句:“老夫昨日就告訴過你吧,有的事情是反抗不了的嘛。”
張良心情十分複雜。
從趙不息口中他已經知道了尉繚是怎麼被嬴政“請”來的,此時看到尉繚,張良心中對前輩的尊敬少了些,可同病相憐的感受卻莫名多了不少。
尉繚樂嗬嗬的勸張良:“不過雖說秦王室喜歡威逼利誘,可秦王室的人都還是不錯的……起碼陛下對臣子十分愛重,公主看起來也不像是薄恩寡義的人。”
想到了商鞅和白起,尉繚中途又硬生生改了口。
嗯,分人。
編書的編輯已經有了,趙不息就開始按照流程和尉繚張良一起商量著編撰起這一部日後要做為秦朝軍校教科書的兵書來。
此事比趙不息想象的竟然還要容易許多。當今世上最先進的一本兵書就是尉繚所編撰的《尉繚子》,儘管《尉繚子》不如《孫子兵法》在思想文化上的成就高,可比起更側重兵家思想的《孫子兵法》來說,《尉繚子》在實用性上還要更勝一籌。
作為有著深厚編撰兵書經驗的兵家大師,又有足夠多的教材可以供參考選取,尉繚編撰起兵書來十分得心應手。
與此同時,趙不息還結合後世的經驗,加了一些更先進一些的士兵訓練經驗進去。
再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