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挖掘靈渠用來運輸攻打百越的糧食的時候,靈渠修建的位置就是嬴政親自去考察的。
出海之事是不下於大秦統一六國的百年大計,嬴政是一個極有遠見的帝王,他清楚的知道出海的重要性。
海外有比大秦廣闊數十倍的土地,這些土地大秦拿不到,那就會有彆人去占領。
幾百年之後,那些占據豐茂土地的人就會變成大秦的敵人,覬覦大秦的土地。就像昔日的秦國也隻是周朝的附屬小國,最終卻反客為主覆滅了周朝一樣。
這也是為何嬴政總是在對外擴張的原因——嬴政很擅長以史為鑒,他認為若是大秦無法消滅匈奴和百越,匈奴和百越就會有朝一日反過來欺辱大秦。
在知道她爹喜歡發動戰爭是出於這個
原因之後,趙不息既目瞪口呆又覺得理所當然。
明明沒有經曆過曆史,卻能把後麵曆史猜出大概來。匈奴入侵、五胡亂華、靖康之恥、清兵入關,乃至於更後麵的黑暗時代……
要是晉朝和宋朝皇帝有她爹十分之一的見識,何至於混到中原淪喪的地步?
可想想,千秋萬代也就出了那麼寥寥幾個千古一帝。
她爹是秦始皇嘛,厲害億點很正常啦。
正是因為深知出海的重要性,所以嬴政才決定要親自去考察應該在哪裡建立海軍駐地,在哪裡建立培訓這些海軍的學堂以及該如何培訓這些海軍。
“此事不著急,爹,您可以明年再考察嘛。”趙不息又試圖勸嬴政不要東巡。
“你為何三番五次阻撓朕東巡?”嬴政察覺到了趙不息的小心思,半眯著眼若有所思看著趙不息。
嬴政想到了一個可能。
“你這逆女是不是在東海郡做了什麼見不得朕的事情!”嬴政是知道趙不息曾派呂雉在東海郡製鹽的。
莫非是除了私自製鹽之外這逆女還瞞了自己更大的事情?
察覺到嬴政散發出的危險氣息,趙不息下意識往後退了兩步。
倒不是因為她還瞞了多大的事情,雖然她的確也瞞了一點點事。
而是因為——
今年是始皇三十七年。
《史記》記載: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台。
上一年的確有“熒惑守心”的天象發生,趙不息提前派人在東郡一帶守著卻沒有發現傳說中那塊刻著“始皇帝死而地分”的隕石,也沒有什麼捧著玉璧的人忽然冒出來說“今年祖龍死”。
再加上熒惑守心代表的是君王有災難,而上年剛死了個匈奴的君王頭曼單於,所以熒惑守心的天象就被解讀成了匈奴的王死亡。
所以嬴政根本沒把熒惑守心的天象當一回事。
趙不息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