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約翰已經對國內的企業夠文明了,國外的製造企業凡是來美的,一律都必須進入內陸經濟帶內,像日本、韓國、德國的幾大車企就必須通通遷入內陸經濟帶中,否則離開美國市場,不要做美國生意,就是這麼霸道,愛來不來。
不過約翰也不會隻有強硬的一麵,胡蘿卜總要有,一手大棒,一手胡蘿卜,這是傳統,傳統不能丟!
所有將一半工廠遷到內陸經濟帶內的企業,免稅五年,所有跟著工廠遷移到內陸經濟帶內的員工,免稅3年。
同時國家將拿出5000億美元專項資金,扶持內陸經濟帶內的製造科技企業,中小企業。拿出2000億美元完善經濟帶內基礎設施。拿出3000億美元打造完善的鐵路、陸路交通網絡。國家總投資1萬億美元,加上銀行和民間投資,未來將近3萬億美元將會流進內陸經濟帶中。
同時,移民局未來十年將會把所有人道移民全部移進內陸經濟帶,每年四十萬人,十年四百萬人,加上跟隨工廠遷入內陸經濟帶,內陸經濟帶中的人口將新增千萬。
巨額投資、一係列的惠及政策、加上上千萬的勞動力,這就是約翰為這些工廠準備的豪華大禮包。
有工廠、有錢、有政策、有人口,約翰不相信盤不活這盤棋。
等到內陸經濟帶內的交通完善,基礎設施完善,加上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和龐大的投資,到那時這些企業不會在抱怨,攆他們走都不走。而內陸經濟帶也將成為美國最集中、產業鏈最完善的重工業、製造業、新新產業基地。
屆時整個國家的經濟將會翻上一番,重工業、製造業也將具備市場競爭力。
當然,約翰將沿海一半重工業,製造業遷入內陸經濟帶,沿海的經濟會不會受到影響?答案是肯定是,短期內沿海地區的經濟肯定會下滑,不過慢慢就會恢複,約翰的設計本來就是沿海等發達地區主要以輕工業、金融、服務、貿易、科技、旅遊、文化……為主。
內陸經濟帶內主要以重工業、製造業、農業畜牧業、資源、旅遊……產業為主。
所以,沿海和內陸的側重點不同。
而輕工業、金融、服務等行業也比重工業發展快速,所以沿海和發達地區的經濟慢慢就會被新的科技、服務、金融補充起來,光是互聯網相關科技產業就能彌補沿海和發達地區很大一塊的經濟損失。
所以發展內陸經濟帶陣痛會有,但陣痛過後必然會是一個全新的局麵,一個比以往更強大、更富裕的合眾國。
銀行與工業企業會議開完後,約翰最後才召開了內陸經濟帶政府工作會議,三個內陸經濟帶,十七個州的州長全部到齊。
這場會議主要是讓經濟帶中的各州完善州內的基礎實施建設,加大各類犯罪的打擊力度,為經濟帶創造一個有利的環境。
“會後我希望你們抓緊時間將工作布置下去,完成國家交給你們的任務,帶領民眾富裕起來,等你們把經濟帶建好了,我一定會去坐坐!”
會議最後,約翰笑著說了這番話。
各州州長聽完也是一臉笑意,紛紛表示一回去就立馬開展工作,努力將經濟帶建立好,等著約翰前來參觀。
“身居沿海,元首情係內陸!”——《sap時報》
會議結束第二天,sap時報對這次會議做了報道,隻是這標題讓約翰感覺到一股熟悉的味道,像是從太平洋彼岸那邊飄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