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朝書》全本免費閱讀
千觀凝視著他的雙眼:“你可曾知道自己是如何死的?”
“不曾。”他答,“我領寒衣騎追殺烏然人後返程,途經汾穀關,我明明沒有輸,又怎麼會死?”
千觀的指尖輕扣茶案:“你當然輸了,且死在皇帝的手上。”
“你一出生,皇極寺的主持便預言你是是靖朝滅亡命運的開始。所以從一開始,你父親就對你起了殺心。他可不想你斷了高家的皇運,可試問,天底下的哪個朝代,又可以千秋萬代的長久?”
千觀眼中的赤紅,有一種殘忍:“都說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可是我就在想,皇族高氏,和前朝皇族,到底又有什麼不一樣?”
“天下,其實並非是天下人的天下。”
“靖朝開國太宗四百年前奪得兵權,推翻前朝,興許是開了百年的太平盛世,可是一代代往下走,曆史,又將要回到了原點。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猶如千年之前的百姓一般,四百年間,大靖皇氏改變了什麼?永遠重複著千萬年前一樣的饑荒、疫病、戰事。”
“這是誰的錯?明君昏君,賢相賊臣,又有誰過問如他們腳下的百姓?士農工商,三教九流,人的命運,居然早已經注定。”
“文帝破中正開察舉,說要聚賢納士,其實也並非那麼高尚。他要的是寒門牽製世家,要的是黨派廝殺,他獨坐高台,獨享鷸蚌相爭之果。”
千觀的話字字珠璣,“為人主者,莫不想久居高位,他們在位的時間越長,便越少受一時的情緒與勢態牽製。可是,無人能永遠當明君,當人垂垂老矣,目昏而不識奸臣,耳聵而不聽忠言,卻還是渴望權勢加身。”
高庭煜並未答話。
“在其位,謀其政,如果你是皇帝,你會怎麼想?”
“你要的,是如何鞏固皇位,如何繁衍子嗣,如何平天下事。但是,你將總會把天下事放在最後。”
“你的父親高寒,便也是如此做的。”他笑道,“國是家國,臣是家臣。如果百姓真的有選擇,那為何這千年來,結局總是在一樣的循環中往複?”
高庭煜緊緊握拳,他生來便是皇子,若不是早年參兵,否則就該如其他宮中人一般,以為吃飽飯是天經地義,以為生來,就應該有衣穿,有水喝。
但是那些生於陋室、邊境的孩子呢?饑一頓飽一頓,去十幾裡外的地方打水,冬日躲在稻草堆裡取暖,他們難道生來就該活在這樣的世上嗎?
這命運如此殘酷,竟然讓許多人終生困在自己有限的視野裡。
他是靖朝的將軍,天生為靖朝人民而戰,可惜,他這樣的將軍,從前有,往後也會有,可真心改變了天下百姓的生存狀況麼?
他也許可以贏了這一場,下一場,可是戰爭,總有輸家。
夏羌與大靖連年爭奪水源,烏然與大靖爭奪糧草,他不能阻止,因為水與糧草總是有限的。
“人們在俗世中心有迷茫困倦之時,便轉而投向求仙問道。所謂修行,又修的是什麼呢?世上又有幾位修道之人羽化飛仙而去?”
“為了這縹緲虛無的幻夢,竟然要用一生做賭注。世人不想著在人間腳踏實地有一番作為,竟妄想著登仙後便可逍遙自在?”他緩緩道,“避世求仙,不過是渡己,入世修道,才為渡人。”
“這些修行道派,既不願意入朝匡扶天下,又為世人織造一個幻夢。若人人都去求仙問道,那誰還來耕田、織作,經商,為政?”
高庭煜不滿道:“你偏要世人如你一般想、一般做麼?難道有人意願避世也不可嗎?”
“你說的倒是輕巧。”
千觀輕笑了一聲:“世家愚民以財以田供養仙門,仙門雇佃農耕種且不繳稅,以此名下田產眾多,而受累的百姓辛勤勞作卻無田契。”
“其二,按我朝律令,修行者可不服役,大批豪族與仙門勾結,躲避徭役、兵役。”
“其三,修行者不受人間王朝管轄,野門野戶也可自稱門派,以此來愚惑百姓。”
“不要把目光放在南界青陽與北界玄中寺,世上的門派道家可不止他們兩家,難道每家都乾乾淨淨?”
“我創立的鏡渚閣,難道不會比這些門派更好麼?既然大靖有這麼多年能人異士,那為何不肯加入鏡渚閣,為國為民出一份力呢?”
高庭煜舒展了眉頭:“因為他們要受你管轄,沾染人間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