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第六章(2 / 2)

河陰縣殺人事件 貓招 6487 字 2024-07-11

他選擇了辯解,而不是嘗試占據主動。他完全可以反咬一口,說是我的追逐讓他開的快車,或者就是否犯罪的問題咬住不放。這件事往好了說就是沒有城府,先前的老謀深算可以推翻,往壞了說就是主動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露出破綻,想要讓我對他誤判。

周思思想起老教師對他的評價——膽小。

在那個年代的人眼裡,膽小大概率和聽話、怯懦是同義詞,可人在家裡、在和長輩在一起時的狀態不具備參考性。那些被說膽小的孩子,往往做出他們無法想象的事。

聽話、怯懦,從目前來看也完全看不出來。

這很可能是他在麵對家庭或是長輩時的偽裝。她想起自己之前的結論,凶手很會隱藏。

很可能是膽小的形象有利於他在家庭中生存,他在麵對家庭成員時會始終保持這份偽裝,可他偽裝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呢?僅僅是有利於在家庭的生態位中保持和諧嗎?他不在這邊生活,這份責任怎麼會由他擔呢?他何必這麼做呢?

明天他父親會過來,如果趙建軍消息靈通的話可能今晚就會過來,如果他會切換到那種狀態,那說明老教師判斷也沒錯。

可這對案情何益呢?她有些時候不太喜歡自己這樣的過分思考,過分發散,她似乎想到了遠離案件的地方去。

可她控製不住自己。

單親家庭,長子,和繼母關係不佳,怎麼看他都應該變成一個頂天立地的人才更適合生存,他的進化跑偏了,可哪有人會向自己不利的方向進化?

周思思想起讀書時讀的男性心理學,雖然被劃分到兒童心理學裡,但是她還是認真看了。

她並沒有因為這些人是兒童心理而輕看,任何人都有可能犯罪,她必須了解所有人的心理。

而根據她的知識,兒童很需要認可,尤其是父母的認可。他失去了母親,自然對父親的認可更加看重,可趙建軍是廚師,開小飯館的,沒有太多的墨水,說句不好聽的,他父親的思維方式應該不會認為安靜是一個褒義詞。

趙建軍不可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膽小怯懦的人,無論從哪個角度,他都應該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勇敢的人,對於他來說,孩子帶點匪氣也比膽小強。

如果老教師說的膽小,意思是聽話呢?

趙建軍很可能需要一個聽話的孩子,他需要一個不會對他的新妻子、新孩子鬨脾氣的孩子,他需要一個不需要他過多操心,可以自己過自己生活的孩子。

他需要一個不給他闖禍,不需要他離開河陰縣去往老家給做了錯事的小孩擦屁股的孩子。

他需要一個不吵不鬨,聽話的孩子。

這樣的話趙誌文的性格成因很明顯了,趙建軍的第二次婚姻一手造就了他的聽話。

那趙誌文究竟為何犯罪呢?

不幸家庭的長久壓抑讓他心理扭曲?可他飆車時還遵守交通規則,我將計就計裝作飆車黨時他怎麼說的來著?

你們飆車的彆來煩我。

他是不願意和飆車黨玩的,可看他的車技,和老教師的證詞以及監控,他是愛車的人,或者說玩車的人。

他有自己的堅持,他不是毫無底線,就算是玩車他也是自娛自樂。

這樣的人怎麼會殺.人呢?他頂多有些苦悶,可這種苦悶不至於讓他走那樣極端的道路。

難道是他繼母羞辱他了?

那他複仇對象應該是繼母和那個同父異母的弟弟。

周思思啊周思思,怎麼就直接預設他是殺.人犯了呢,一開始也是認為他是此案關鍵人物,怎麼一場雨就讓你失去理智了呢。

應該儘快從他嘴裡問出來兩次在案發現場他都看到了,見到了,聽到了,聞到了什麼。

他很可能是重要的證人,不能讓他有和警方對抗的心理。

而且這個問詢過程中她也能重新判斷對方到底有沒有行凶。

周思思啊周思思,趕快抓住破案的證據,不要浪費時間。

她看向牆上掛著的鐘表,她進到這個房間剛好五分鐘。

還好,雖然自己習慣性的為每一次分析殫精竭慮,甚至到了過分發散的狀態,但是自己頭腦轉的還是比較快的,不會浪費太多時間。

她來到了趙誌文麵前,為他解開手銬。

“先前是你車速過快,才采取的強製手段。”她選擇主動示好,現在不能讓他鬨脾氣,要哄著他引導他說出自己在凶案現場附近到底乾了什麼,“我們始終認為你是六一三案的關鍵證人,有些時候為了儘快得到情報抓獲凶手,我們不得不采取一些強製措施,這也是為了儘快破案,我不會說我們多麼的偉大,我知道這影響到了你的生活,但是我相信這不會影響你的判斷,真正偉大的是那些為了所有人的安全挺身而出作證的人。”

這樣的話有些肉麻,不過兒童心理學上講男性就需要這個。趙誌文的麵色有些緩和,她決定繼續說下去。

“先前我們見過你的長輩,他們似乎對你的勇氣有些誤判。”她沒有說出那個所謂的長輩是老教師,她希望趙誌文認為她在說他的父親,“你拒絕了飆車黨,不願意和他們同流合汙,不是嗎,你是有自己的堅持的。先前沒有主動找到警方,可能是你不知道你掌握了關鍵證據。”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