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九年義務教育的震撼
秦始皇摸著下巴思忖:
“這個科舉製度倒是有意思。”
“經鄉試、殿試、會試,考試內容逐漸深入,層層選拔挑選人才。”
“我大秦讀書人本就稀少,高中狀元之人必是人中龍鳳!”
李斯看著天幕連連點頭,異常驚喜。
“陛下,此法甚妙!”
“大秦取仕製度多為世襲。”
“開設科舉,可取民間真才實學之人,也可剔除貴族中無才之人!”
“自春秋戰國時起,百家爭鳴。民間思想家頻出。”
“此科舉製度可使其在秦為官。”
“屆時必為我大秦中流砥柱!”
始皇帝微微頷首,很肯定李斯這番話。
隻是這平民為官,必定會觸及到王侯世家的利益。
先秦商鞅變法就是觸及到貴族利益,最終被車裂。
而且如今秦國百廢待興,基建四起。
朝政廣征民夫興建長城,雖並未每戶全部征集,至少留下一個人。
但大部分都會在家忙農事,照料老人。
平民中也罕有讀書人。
此事還需從長計議才是。
......
劉徹的臉上寫滿了疑惑,眉頭緊皺,眼中露出些許迷茫和不解。
這科舉製度看起來是朝廷選拔官吏的考試。
他即位之初,將選拔官吏由先秦時期的世官製改成察舉製。
察舉製首先得通過郡守或者諸侯的舉薦,再經試用考核才任命官職。
如果官員推薦的人如果沒有通過考核,或者在為官之後犯事,這個官員也需承擔相應的責任。
經察舉製選出了一些很有能力的官員。
例如董仲舒、東方朔。
他自認為察舉製公平公正,廣納人才。
可是天幕倒是完全沒提呀。
看來是有些許弊端,以至於被科舉製度取代。
倒是這科舉選出的狀元頗得後世之人肯定。
可是科舉製是一級一級的考試。
讀書人本就稀少,如此選出的人必然隻有鳳毛麟角。
如今大漢乃多事之秋,急需人才。
他已經頒布詔令,向天下召集經世之才。
逐級考試實在是來不及。
等這次攻打完匈奴,再做打算吧。
......
朱元璋一臉得意,胡子感覺都要翹到天上去了。
我大明的狀元都不是死記硬背的書呆子,隻會背四書五經。
從舉人開始,就是靠個人能力發揮了,都是肚子裡麵有真貨的良才。
當然狀元不止得有能力,還得有顏值。
朱元璋想起大明第一次殿試的情景。
郭翀的文章寫的真是好啊,可惜長的醜了點。
還是吳伯宗好看一些,該當狀元。
......
趙匡胤看到天幕提到的史上最卷科舉是在北宋,忍不住心中得意。
“我大宋人才何其多!”
“僅僅一屆科舉,就好些人在曆史留名!”
他哪裡想的到,集合這些人似乎是花光了北宋的氣運,直接讓北宋人才斷代呢。
......
“寒門難出貴子就是有信息差。”
”寒門為了讀書舉債,用妻子嫁妝的,比比皆是。”
“古代早期教育資源被貴族壟斷,上學也不是想上就能上。隻有王侯、公卿子弟才能上學。”
“古代紙張技術和印刷技術都不發達,在唐朝,普通平民不吃不喝一個月,也不見得買得起一卷書。”
李世民看著天幕沉默了。
雖然科舉製度讓寒門學子重現曙光,但是筆墨紙硯、書籍的價格都讓人望而卻步。
尋常百姓家要是有一卷書,是可以當做傳家寶一樣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