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的,中專、大學畢業之後,國家就開始不包分配工作了。】
......
永樂年間。
朱棣心中湧起一陣感慨與唏噓。
昔日,中專生因華夏發展工業的需求,畢業即能踏入令人羨慕的優渥崗位,風光無限,光耀門楣。
然而,時過境遷,受經濟發展的影響,其地位漸趨式微。
而且若是大量的人失業,再就業以及治安問題也是個難題。
朱棣突然間又想起來什麼。
有些剛畢業的大學生本就有些無法快速適應,找工作也沒那麼快。
再加上大量待業的工人。
在那段時間,華夏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應該還是比較多的。
所以,這就是“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的來源嗎?
想到這裡,朱棣眉頭忍不住微微蹙起。
不過,這份憂慮並未持續太久。
華夏民族自古便有著堅韌不拔、勇於探索的精神。
麵對挑戰,後世必定也能根據國情適時調整,再次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教育之道。
而且,後世的就業政策,必定也會逐漸完善。
......
【再來看兩組數據對比。】
【1998年,高考報名人數320萬。】
【大學畢業生人數82.98萬。】
【2024年,高考報名人數1342萬。】
【大學畢業生人數1179萬。】
【創下了曆史新高。】
......
李世民被這組數據直接乾沉默了。
短短二十六年,華夏大學畢業生人數增長了十三倍。
這增長速度,想要讓大學生不過剩都不可能。
在爺爺的年代,中專生數量稀少,物以稀為貴。
在爸爸的年代,中專、大學生,尚有國家分配工作。
而到了華夏2024年。
人口十四億。
文盲率不到3%。
學生必須九年義務教育,甚至不上學犯法。
每年高考報名人數多達千萬。
大學畢業生人數也超過千萬。
這在他看來,每一項都是何其恐怖的數字!
而在後世,這些數據毫無疑問會導致一個結果。
大學生,多如牛毛。
而工作崗位卻是有限,一個蘿卜一個坑。
大學生的數量越多,競爭就越大,大學生就越來越過剩。
任何東西,一旦多了,就不值錢了。
這就是這世間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