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必定不會有不長眼的國家,再來挑釁華夏!
......
【第八次國運之戰,是韜光養晦、和平崛起。】
【上世紀80年代,漂亮國和毛熊國大搞軍備競賽,而我們卻悶頭發財,專注於自身的經濟建設與國防實力的穩步提升,全然不管兩個陣營的爭鬥。】
【這一時期的中央高層,深刻洞察到世界格局的微妙變化。】
【明確指出儘管國際局勢暗流湧動,隨時都有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風險,但和平與發展才是時代的主流。】
【特彆是毛熊國勒緊腰帶搞軍備的時候,我們卻提出了對軍隊進行精簡的百萬裁軍計劃。】
【我們把節省下來的資金,投入到軍隊現代化建設以及經濟建設。】
【回望那段曆史,我們不得不感慨,當時的決策是何等的英明與前瞻。】
......
北宋的皇帝,此刻都格外震驚。
在隨時可能都會有戰爭的年代,華夏卻要進行百萬裁軍?!
若戰事驟起,沒有足夠的士兵,那華夏豈不是危險了?!
華夏這是用裁軍,在賭未來的發展嗎?
賭對了,節約軍費,發展經濟。
賭錯了,兵力空虛,陷入絕境。
雖然他們已經猜測到,華夏在此之後是沒有發生戰爭的。
但是居安思危,防患於未然。
正如他們北宋。
北宋失去了燕雲十六州,就失去了防禦線和養馬區。
最終,北宋隻能用大量的步兵來對抗騎兵。
而北宋周邊又有太多政權,遼國、西夏、吐蕃、大理等等。
迫使北宋在邊境線上駐紮重兵。
此刻,這些皇帝都在感慨。
還好他們北宋有錢呐,能支撐起如此龐大的軍費開支。
若是沒有大量的軍隊,北宋就更危險了。
所以,他們還是覺得華夏此舉,似乎有點任性呐。
眾所周知,宋朝的士兵數量最多,但是最慫。
所以,他們真的不太理解華夏後世的百萬裁軍計劃。
......
永樂年間。
朱棣對於後世華夏的裁軍舉措深表讚同。
畢竟士兵的數量絕非衡量一個國家軍事實力的唯一標準。
若是軍隊的數量一味增加,而質量卻沒有得到相應提高,隻會讓國家財政不堪重負,難以持續。
一支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精兵,其戰鬥力遠勝於數量龐大卻缺乏紀律與技能的軍隊。
就如同北宋,士兵數量確實是多,可是冗兵。
士兵素質參差不齊,戰鬥力低下。
而華夏既然已經覺察到時代的主流是和平與發展,自然會果斷調整戰略,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經濟建設中。
這就是時代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