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通十四年(公元873年),大唐皇帝唐懿宗李漼駕崩。】
【年僅十二歲的小皇帝李儇,跪在靈堂裡哭著接下了大唐的爛攤子。】
【小皇帝李儇也挺倒黴的,從他繼位開始,關東地區就開始持續大旱,整個秋季顆粒無收。】
【老百姓隻能以麥穗渣為米,以槐樹葉為菜。】
【不僅吃不飽飯,還要賣妻鬻子來繳納給朝廷的租稅。】
【小皇帝李儇聽說以後立馬下令,免除關東百姓的租稅,希望能為他們減輕些許負擔。】
......
李世民微微頷首,肯定小皇帝的行為。
在天災之下,不管朝廷有多艱難,都要保證百姓的基本生活。
而給百姓減負,首要便是減稅或者免稅。
畢竟,曆史上無數王朝的動蕩,都是從百姓吃不飽飯開始。
......
【地方官吏得到通知後,高興得是手舞足蹈,紛紛向天跪拜,以感念小皇帝聖明。】
【然而等他們跪拜完後,就乾勁十足歡天喜地的衝出門,收租去了。】
【既然皇帝大氣不收租,就由小氣的他們代收。】
【於是百姓賣兒賣女換來的租稅,最終卻落入了這些貪婪官吏的私囊,化作了他們餐桌上的美食和床上的佳麗。】
......
李世民瞬間憤怒無比。
這些地方官吏真是該死啊!
欺上瞞下!
這不是把百姓往死路上逼嗎!
......
【災民們被逼得走投無路。】
【絕望之下,他們心想,既然橫豎是個死,不如抱團為盜,死他個轟轟烈烈!】
【一時之間,潼關以東民變四起,起義隊伍四處開花。】
【開得最盛那一朵不是黃巢,而是王仙芝。】
......
李世民內心湧上一股無力感。
每當一個王朝步入末路,總會引發無數人的揭竿而起。
這便是王朝更迭、曆史演變的鐵律。
......
【私鹽販子出身的王仙芝是有錢又有勢,輕輕鬆鬆的就拉扯起了一支起義隊伍。】
【起義後的王仙芝很苦惱,怎麼才能搶占有限的災民資源,迅速擴充自已部隊人數呢?】
【咱們大家雖然不常起義,可大學招新還是經曆過的,首先得喊出一個響亮的口號。】
【王仙芝喊出的口號是“天補平均”,要讓這天下的財富平均,實現平等。】
【這口號對於吃不飽飯的災民來說,太有感召力了。】
【災民們聞著飯味,就走進了王仙芝的大營。】
......
劉邦對於起義之事可謂駕輕就熟。
起義之際,必須要營造聲勢,使人歸附。
陳勝、吳廣當時也是起義的首領,喊出來的口號是“大楚興,陳勝王”。
他們宣揚的是,大楚會興盛,陳勝會當王。
在劉邦看來,陳勝、吳廣實在是太過小家子氣,他們想破頭也隻是局限於複興楚國,踐位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