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悠悠四載(2 / 2)

大明第一太子 夜星月語 2515 字 11個月前

不過,北麵小明王、劉福通率領的紅巾軍主力,大大牽製了元軍,而且,張士誠、徐壽輝的力量還不足以兼並朱元璋。

這樣一來,朱元璋暫時麵臨著一個很好的發展機會。

至正二十年(1360年),劉基被朱元璋請至應天(今南京),委任他為謀臣。

劉基針對當時形勢,向朱元璋提出避免兩線作戰、各個擊破建策,被采納。完成了“高築牆”的部署後,朱元璋便著手實行“廣積糧”。

為了解決糧食問題,朱元璋除了動員百姓進行生產外,決定推行屯田法,大力開展軍隊屯田,任命元帥康茂才為都水營用使,負責興修水利,又分派諸將在各地開墾種田。

幾年工夫,到處興屯,府庫充盈,軍糧充足。在至正二十年(1360年),朱元璋下令不再征收“寨糧”,以減輕農民負擔。為了積糧,朱元璋明令禁酒,但是其手下大將胡大海的兒子胡三舍與彆人違法犯禁,私自釀酒獲利,朱元璋知道後,下令殺了胡三舍。

有人進諫說胡大海此時正在攻打紹興,希望朱元璋可以看在胡大海的麵子上放了胡三舍。朱元璋大怒,堅決嚴明軍紀,於是自己動手將胡三舍殺掉。

在爭取民心的同時,朱元璋還不斷網羅人才,特彆是知識分子,朱元璋在應天還專門修建了禮賢館來接待他們。

這些人在朱元璋統一全國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朱元璋十分尊重儒士,他曾在至正十八年(1358年)召見儒生唐仲實,詢問漢高帝、漢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平定天下之道,這也表明朱元璋決心要開創一個新的皇朝。

朱元璋建立以應天為中心的根據地,在長江上遊有陳友諒,下遊有張士誠,東南鄰方國珍,南鄰陳友定。

方國珍、陳友定的目標在於保土割據,張士誠則對元朝首鼠兩端,沒有多大雄心;陳友諒最強,是朱元璋占領應天後遇到的最危險的敵人。

陳友諒本是徐壽輝手下大將倪文俊的部下。後來他殺死倪文俊,並於至正二十年(1360年)挾持徐壽輝,攻占了太平、采石。

於是陳友諒以為應天唾手可得,就殺了徐壽輝,在采石稱帝,國號漢,改元大義。:,,,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