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元旦,朱元璋被百官推舉為吳王,並立嫡長子朱標為世子。
建百官司屬,仍以龍鳳紀年,以“皇帝聖旨,吳王令旨”的名義發布命令,因至正二十三年張士誠早已自立為吳王,故曆史上稱張士誠為東吳,朱元璋為西吳。
至正二十四年三月,朱元璋再次親征武昌,陳友諒次子陳理已經稱帝,德壽帝陳理的丞相張必先從嶽州前來援救,暫駐洪山。
結果被常遇春擊敗並擒獲他,將他綁在城下示眾。張必先是一名驍將,在軍中號稱“潑張”,深得重任。
他被擒之後,城中將士驚慌失措,許多人因此想投降朱元璋。朱元璋便派遣陳友諒的舊臣羅複仁入城前去招降陳理。
陳理於是投降,大漢政權滅亡。陳理進入軍門,俯伏於地不敢抬頭。朱元璋見陳理年幼弱小,便將他扶起,握著他的手說:“我不會將你治罪的。”
府庫財物任憑陳理選取,隨即返回應天,封陳理為歸德侯。
並封陳友諒的父親陳普才為承恩侯,大哥陳友富為歸仁伯,二哥陳友直為懷恩伯,追贈四弟陳友仁為康山王,命有關官員立廟祭祀,並將五弟陳友貴附祭。
才出征一個多月的朱元璋就再次得勝凱旋,不同於上次還需要朱元璋的命令,應天府的官員早早的就到了吳王府請吳王世子朱標領著他們迎接吳王凱旋。
這次文臣們都積極的與朱標交談,隱晦的表示著自己的忠心。
朱標自然是保持著自己超然的狀態,並不與任何人親近,現在還不是他招收羽翼的時候。
等接到了朱元璋後,朱標就一直保持著自己的笑容規規矩矩的跟著朱元璋參加慶功宴,讓倒酒就倒酒,讓叫叔叔就叫叔叔,乖巧的不行。
到了晚上才回到王府,扶著喝的有點多的老朱同誌回到自己母親吳王妃哪裡,才揉了揉肩膀回到自己的屋子裡。
“奴婢參見世子爺!”
朱標一看除了平時伺候自己的四個侍女外又來了一個十二三歲模樣的人,正跪倒在地腦袋緊緊挨地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