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立嫡立長(1 / 2)

大明第一太子 夜星月語 3558 字 11個月前

朱標是記得自己有個嫡長子的,應該是叫做朱雄英,聽這個名字就能猜到這是朱元璋親自起的,又要雄又要英,可見他爺爺對他的期望。

所以可以看出,那怕還不能確定孫子的資質,朱元璋依舊希望他能成為皇太孫,希望朱家的江山能夠平穩的通過嫡長子繼承。

嫡長子繼承製,其實完整的意思是“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朱標自然知道這個製度的種種弊端,但是他的利出也很明顯,否則不可能從周開始一直傳承到如今,但凡有比這個好的,千年來的帝皇們不會不考慮,這確實是權利過度最平穩的方式了。

權力這玩意看起來很玄乎,能把一個內八字的羅圈腿,變成外八字的大官步。能讓農民的兒子,變成騎在農民頭上拉屎的爺爺。甚至還能左右無數人的生死。

但你要往它祖墳上刨,就會發現權力的本質很簡單,就是共識。

誰彙集的共識越多,誰的權力也就越大。一個人隻有三個人相信他,他就這個家庭的主宰,如果有十幾億人相信他,他就是釋迦摩尼和耶穌。

皇帝彙聚了一個國家的共識,但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他要把這份共識傳下去,但是那麼多的兒子傳給誰?

論賢明論本事麼?其實還是要看誰的共識多,這樣權柄交接才會平穩。

但是在大皇子的黨羽、母族妻族麵前,大兒子就是英明,必須掌握權力。

在二皇子的黨羽下屬、母族妻族麵前,二兒子就是賢德,必須掌握權力。

如此同下,每個皇子都有他支持的人,他身後都有一批與他利益相關的人,如果不早早定下繼承者,必然是要鬥的你死我活,最好的結果就是出色的那位最快速度的乾掉兄弟們,讓國家迅速恢複安穩。

最壞的結果就是能力都差不多,結果打出狗腦子都奈何不了對方,硬生生的把國家鬥廢了,結果被外人摘了桃子。

這些朱標自然是清楚的,到了他這個地步很多時候就不能光憑自己的喜好做事了,所有人都覺得皇帝想乾嘛就乾嘛,其實從曆史可以看出,哪些明君其實一直都在妥協,哪些昏君其實就是在發泄被各方限製的苦悶。

而且大臣們也是會維護嫡長子繼承,隻要沒有與那位皇子利益相連,他們就是嫡長子繼承製最堅定的護衛者。

他們從來都不需要賢明的皇帝,皇帝英明你還怎麼撈錢,還怎麼貪贓枉法?

最重要的是,立賢就意味著皇帝不會第一時間立太子,而大臣們就要不停的站隊,稍微一不留神,站錯了隊,那可真是幾代人人的鮮血付之東流,除了哪些不得誌的中下層官員誰會願意乾這個玩命的事。

那怕是清朝雍正所立的秘密立儲製度,隻需要查一查就可以清晰的得出結論,這內層依舊是嫡長子繼承製。

雍正沒有嫡子早夭,乾隆雖然是庶出老四,但他上麵的哥哥都死了,所以他是長子。乾隆傳位給老十五嘉慶,他上麵早死了十二個哥哥,剩下兩個都同是庶子一個書呆子一個殘疾,所以他就算最正常的長子。嘉慶傳位自己嫡長子道光,道光傳位自己嫡長子鹹豐,鹹隻有一個兒子也就是嫡長子同治。

所以清朝雖然是秘密立儲,但總體上還是嫡長子繼承製那一套。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