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七章 妻賢子孝(1 / 2)

大明第一太子 夜星月語 3542 字 11個月前

朱元璋歎了口氣說道:“標兒你沒在老家生活過,你不懂的,家鄉就是咱的根啊!當年但凡有一點活路,咱都不會離開鳳陽老家,實在是活不下去了,留在家隻能餓死,咱這才出來了。山西現在好端端的,百姓瘋了才會願意離開,隻能是讓軍隊把他們一家老小都幫綁過去。”

朱標歎了口氣,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移是晉朝的衣冠南渡,第二次是唐朝安史之亂時,大批北方居民南下逃避戰亂,第三次,北宋末年到南宋時期,隨著女真民族建立的金國占據中國大陸中北部,大批人口隨著敗退的統治者,遷居偏安江南。

如此就可以出來,中國的百姓是在多麼惡劣的情況下才會選擇大規模的離開家鄉,如今雖然過得都還不太好,但怎麼說也是太平年代了,山東百姓們努努力也能讓一家老小吃飽飯,怎麼可能願意去個前途未卜的地方。

但是為了大局也沒有辦法了,其他地方人口凋零,古代的生存條件惡劣,百姓們不抱成團是發展不起來的。

朱標開口道:“兒臣想親自去負責這件事情,此時關乎重大,兒臣去各方也都能安心,地方的官府衙門也都會儘力辦公,若是有什麼問題也好迅速解決。”

朱元璋聽完就皺起眉頭:“不行,標兒,此時絕不可能辦的漂亮,想讓各方都滿意就是聖人蹦出來也不好使,你去也隻能踩一腳爛泥回來。”

朱標站起身跪在朱元璋麵前:“這個兒臣是知道的,也都做好了心理準備,但此事關係重大,弟弟們年紀都還小,若是讓臣子們去辦,父皇恐怕也不安心。”

朱元璋說道:“你可知咱準備讓誰去辦這件差事?”

朱標想了想還真想不到:“兒臣猜不到,但是想來這個人的下場恐怕不會太好。”

朱元璋冷冷的說道:“一次強行遷移近十萬人,最起碼也會有數千人死在路上,老的老小的小,何況未必沒有人被逼的造反起事,這樣死的人隻會更多,到時候必須要推出主事官員平息民怨。”

朱標腦中確實有了放棄的想法,畢竟此事一做,隻要出了事他這個太子儲君就得負責,後世史書上也會留下一筆。

自古無論是誰都極為重視自己的身後名,就怕被後人定在恥辱柱上,尤其是那些聖君更是愛惜羽毛。

但是朱標卻不在乎,死都死了還有什麼怕的,後人再怎麼罵他也聽不到。

朱標抬頭看著自己父皇說道:“兒臣自幼得父皇愛重,九歲就被立為世子,十三歲被立為太子儲君,至今雖有收複燕雲覆滅北元之功績,但兒臣深知此為父皇栽培,並非兒臣的本事。”

朱元璋不開心的說道:“這是什麼話!北元又豈是是一般人能夠覆滅的,你的本事彆人不知道,咱當爹的還能不知道麼?

朱標一聽就笑了說道:“兒臣不是為了其他,確實想著兒臣去能做不少事,隻要於國有利,兒臣踩一腳爛泥又何妨,父皇光腳踩著屍山血海不也走出來開辟了大明。”

朱標看老朱笑了就接著說道:“而且此事對兒臣也是極好的磨礪,兒臣自幼苦讀,自成世子以來就經常跟著父皇翻閱奏章,越是看就越覺得紙上得來終覺淺,若是能到地方處理這麼大的一件事,想來能學到不少治國治民的東西。”

朱元璋有些意外的看著兒子,他是一個強硬的人,也是個掌控欲極強的人,恨不得把所有的事情都解決。

想著咱把天下打理好了,再給兒孫們定下規矩,這樣子子孫孫們就可以安安穩穩的吃著富貴飯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