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緩緩點頭,他雖然是後世而來的,但他個人的眼光與見識也有局限性,就想這次,聽到考經義就聯想到了後世備受批判的八股取士,卻忘了這對當前的時代來說,很可能就是最完美的選擇。
畢竟八股取士出現後,明清兩朝統治者采用八股文進行科舉考試,他們不可能不清楚這樣選出來的人才是有極大的缺陷的,但他們可能原本也就沒打算讓學生學到經世致用的學科。
考八股文的主要目的是在天下學子中,挑選出最肯努力的人。至於具體工作方麵的能力,等考上以後再慢慢培養也來得及。
隻要是願意付出努力、能吃得苦中苦的學子,完全不用擔心他們無法學會具體工作業務,就像許階張居正等人也都是明朝科舉出身。
現在回想,自己的方法錯漏頗多,南考經義北靠策論也並不能讓落榜的士子們心服,到時候反而容易激化矛盾。
朱標突然有些迷茫了,朱元璋對兒子寬慰道:“你能先到此事的利弊就很好了,何況因地製宜,以後也不是不可以再改。”
朱標放下迷茫說道:“那是否分成南北兩榜,各取士百五十人。”
朱元璋沉吟一會,經過剛才的思考也已經有了決斷說道:“標兒,你是怕南方士子以後在朝中的人數太多吧。”
朱標點點頭,朱元璋說道:“但是你想過沒有,南北榜一出看似平衡了朝中南北士子的數量,但是卻也激化了南北的矛盾。
“誰都知道南方士子的文才比北方士子的高,可能落榜的南方士子如何心服,若是實力不如人就罷了,偏偏因為地域,明明不如自己的人卻成了新科進士。”
朱標一咬牙,心中開始反思,北伐之後他確實有些飄飄然了,雖然表麵上依舊是那個溫潤如玉的太子,但是他的傲氣已經起來了。
朱元璋伸手捏住了兒子緊咬的牙關:“標兒,你做事太追求穩妥,但世上許多事並不需要做的那麼妥善,就像此事。”
朱標牙關被自己老爹一捏,自然就把緊咬的牙齒鬆開了:“請父皇指教。”
朱元璋緩緩說道:“隻要公平取士,可以預見未來朝廷中必然是南方士子的人數多,但那又如何,被打壓的北方士子除了依靠你之外還有彆的選擇麼?”
朱標光顧著想要平衡一些,但卻忘了朝廷之上還有一個裁判,隻有他才能決定那方的輸贏,隻要讓三品以上的南北官員大致保持平衡,朝廷就不會。
朱標這次可算丟臉了,信誓旦旦的跟宋濂說能說服自己的父皇,結果被教育了一頓。
幸好隻有宋濂知道,而且還是他的老師,怎麼也不會說出去。
朱標向自己父皇躬身說道:“兒臣瑾受教了。
朱元璋也不再說什麼,揮揮手就讓兒子出去了,他還有的是奏章需要批閱呢,也就是兒子,沒有辦法,他才願意浪費時間解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