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看的直搖頭,啟用一個和尚不算什麼,但是其理由和放權的程度實在是太蠢了。
王顓居然是認為世家大族的大臣盤根錯節,互相包庇,不可能支持他的改革;而草野新進和儒生則乳臭未乾,且喜歡結交權貴,也不可用。
而賤民出身的僧侶辛旽因“離世獨立之人”的身份而被恭湣王所相中,朱標對此隻能默默吐槽,這倆人的行政措施也已經由親軍都尉府傳達過來了。
朱標看著就感覺高麗要完,他們的政治措施沒有錯,但是手段實在有些粗糙,而且太急了,他們強行逼迫世家大族歸還田地,解放奴隸、整飭官製、興建學校、完善科舉,其改革可謂有聲有色。
隻可惜這位高麗王弄錯了一件事,改革再利於百姓,也需要足夠的權勢來保護政策能夠順利推行,並且需要培養一批既得利益者維護其成果。
現在高麗雖然百姓們得了實惠,但是他們也沒有什麼勢力,民心這個東西其實大多時候是靠不住的。
雖然現在還不至於爆發,但是矛盾已經開始累積了,一旦爆發高麗也就沒有了。
朱標翻了半天終於找到了一個李姓將軍的消息,這位開創了李氏朝鮮五百年基業的開國君主,此時雖然因為抗擊紅巾軍和倭寇有些威望,但是在高麗政局中還不算拔尖。
朱元璋也起身活動了幾下,看著兒子說道:“你管高麗的事情乾什麼,總不會是心疼遼東的土地了吧。”
朱標回頭笑道:“現在又不是我大明的,等遼東方麵投降後一道敕令下給高麗王,若是不退還土地,就讓遼東出兵與高麗開戰,正好磨損下雙方的實力。”
朱元璋滿意的點點頭:“不錯,不可盯著那點蠅頭小利,若是高麗誠心臣服,那點苦寒之地,就是賜給他們又如何。”
朱標清楚,這就是曆代中原王朝很少對高麗用兵的原因,古代中國,因為太過強盛,基本上遵循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思想,也就是天下都是我的,隻要你臣服那就是我的。
而朝鮮從衛滿朝鮮開始,剛獨立就稱臣納貢,而且此後一直裝孫子。隻要中原統一,或者稍微建立了大一點的政權。朝鮮半島無論誰統治,第一時間就跑來朝貢,向皇帝表示臣服。
對皇帝來說,要的就是臣服,一般臣服了就不會再打了,因為你臣服就是我的臣子,我不需要打了。
人家對於中原王朝都是畢恭畢敬,連一些小的王朝,如遼、宋、金等,其都極力的去討好,主動稱臣納貢。這樣的情況下,古代中國找不到一個討伐你的理由,這還怎麼出師有名,還怎麼一鼓作氣拿下朝鮮半島。
當然這都是客套話,要是朝鮮半島真的富裕,想師出有名還不簡單,隨便派幾十個人的使團去,半路失蹤或是都死了,這不就有理由了?
關鍵就是因為哪裡嚴寒,根本不適合農耕區發展,古代朝鮮半島比較富裕,或者至少像中原和南方一樣適合農耕發展,那麼早在秦始皇時期開始就會牢牢的控製下來,根本就不會讓他獨立。
當年衛滿朝鮮建立,漢武帝就是嫌棄那裡太過荒涼,因此,才不予乾涉,讓其獨立的,這個可以說是個根本的原因。
彆說朝鮮半島了,古代中國連遼東地區都懶的管控,實在太冷了,遷民到哪裡除非是當奴隸捆著,否則百姓爬著也得爬回中原。
還有最關鍵的,農耕文明的生產力那是很有限的,加上運輸,那就更加的困難。因此,對於很多周邊區域來說,占下來很容易,但是要長期的駐守那是很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