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最為關鍵的自然是大運河了,這條運河這條大運河開掘於春秋時期,完成於隋朝,繁榮於唐宋,取直於元代。
南起餘杭,北到順天府,途經今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四省,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係。
而到朱標注意它的時候,已經有些荒廢了,元末天災**不斷,其朝廷也沒有餘力治理,導致現在河道堵塞。
運河是為了實實在在的漕運目的而生的,漕運是封建王朝的生命支持與動力供應係統,維持王朝的生命延續。
這條運河經曆了千年的時光,春秋時期修建是為了達成軍事目的,例如吳王夫差命人開鑿邗溝的直接目的是為了運送軍隊北伐齊國。
到了隋煬帝楊廣則是為了貫通南北,其動機已超越了服務軍事行動的目的,因為此時天下已統一,運河還有利於經濟政治這些方麵的目的。
單從大運河的角度來說,朱標是佩服並感謝楊廣的,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楊廣毀了自己的隋朝,但造福了後世所有的朝代。
到了元朝為了使南北相連,不再繞道洛陽,必須開鑿運河把糧食從南方運到北方。為此先後開鑿了三段河道,把原來以洛陽為中心的隋代橫向運河,修築成以大都為中心,南下直達杭州的縱向大運河。
而到如今,朱標考慮的就更多了,他要充分利用運河漕運,以運河為基礎,建立龐大而複雜的漕運體係,將各地的物資源源不斷的輸往都城所在地。
目前肯定是以軍事目的為主,運送軍隊物資以鎮壓天下掃蕩不臣,朝廷的命令也可以快速的傳達。
等國家經濟恢複一定水準後,南方的糧食,絲綢、茶葉、糖、竹、木、漆、陶瓷等源源不斷運往北方,北方的鬆木、皮貨、煤炭、雜品等也不斷由運河南下,當時代對之有商運需求時,大運河也與時俱進使之成為商運之河、民運之河。
就是因為目標宏大,朱標才讓常遇春用兩三年的時間規劃準備一下,當然還會從工部派人輔佐,常遇春主要還是掛個名頭,以他的威望也好處理一些事。
運河雖然有些地方堵了,但是還有很多段並沒有受影響,如此大的利益自然吸引了很多世家大族,梳理運河對國家是好事,對他們其實也不差,但總有那鼠目寸光之徒。
常遇春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早年間常十萬嗜殺之名可不是吹出來的,常遇春現在無需給任何人麵子,他比誰都在乎朱家的利益,畢竟極大可能以後都是他外孫的家業。
事關利益了,人情世故也就沒那麼好使了,打打殺殺也並不失為一個好辦法,殺人是手段,需要的時候朱標也不會手軟。
朱標用兩個時辰仔細的把事情跟常遇春掰碎講清楚了,以確保常遇春倒時候能處理明白,蒙古部近幾年不會生亂,所以常遇春有的是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