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身懷利器,殺心自起,哪怕有軍紀約束,士卒中也總有暴戾之徒,很多事明正典刑也無法挽回,畢竟太子也無法讓人起死回生。
第二天山西各地的官員士紳也都來了,這次事情完成的還算順利,朱標也要給他們一個情麵,也就跟他們好好的吃了一頓。
他們現在也是沒辦法了,宗族被分割,地裡的細戶也被遷走,他們這世家大族就剩下個空殼了,往後麵對朝廷不過是擺在案板上的魚肉。
朱標安撫了一下,在席上隱晦的指點隻要配合,朝廷不會為難他們,官員們調任其他地方,隻要為官清正,就可職位不變甚至會升高半級,士紳們賣些土地,不妨去做做生意,朝廷會有政策扶持。
他們自然是不情願但那有什麼辦法,要麼造反要麼服從,可光憑山西一地恐怕連個浪花都翻不起來,就會被朝廷鎮壓,他們的下場維死而已。
朱標也不在意,該指點的他也指點了,若是非要往死路上走,誰也攔不住他們,第二天朱標就領著龐大的隊伍出發了,官員們百裡相送,依依惜彆。
十餘萬人的隊伍自然是慢的不行,而且隊伍拉的太長了,老弱婦孺走的本來就慢,何況都大包小包的帶著家當,那些世家的旁支子弟更是準備許多。
大概走出山西境內後,朱標就下令分割隊伍,他得領著青壯當先趕到鳳陽,在入冬前準備好房屋耕地等事宜,否則耽誤開春的春耕,這些人又得吃朝廷相當大的一筆糧食。
婦孺老幼還有殘疾病患者都留在最後,不必急著行軍,而且一路上還可以繼續吸納流民乞丐孤兒,朱樉和朱棣這一趟沒有白走,各地的糧食大概都補齊了,所以是夠用的。
於是在兩個臭弟弟絕望的眼神中,朱標把因為跟自家丈夫分開而嚎哭婦孺都交給了他們倆,脫離噪音源後朱標忍不住在心中感歎,還是自家人好用。
青壯們男丁自然沒那麼多好哭的,而且這一路上的飯菜也讓他們知道了,太子爺不是要找地方活埋他們,於是就配合多了。
而且都是農戶莊稼人,既然遷民之事定了,他們現在更關心的是田地的問題,說一千道一萬都是虛的,唯有把地給他們,讓他們把糧食種出來,養活了一家老小才是真的。
所以他們比朱標還急著要去鳳陽,分隊之後,行軍速度果然快了一大截,半個月的功夫就趕到了鳳陽,距上次來這已經有好幾年了,那時朱標還隻是吳王世子。
而今已經是大明皇太子了,騎在馬上的朱標突然想起來什麼,抬手捏了捏眉心,都到老家了,無論如何都得去祭祀一趟祖先,否則是說不過去的,於是吩咐人先去準備祭祀的牲畜。
鳳陽可不是後世中小小的縣而是府,在明初大概範圍為今天淮河兩岸,包括宿州(除碭山、蕭縣)、淮北、淮南、蚌埠、阜陽、亳州、六安的霍邱、滁州的定遠、明光、鳳陽、天長,以及江蘇的泗洪、盱眙。
鳳陽府作為朱元璋的家鄉,又是淮西集團的誕生地,無論是朱元璋還是淮西勳貴都都致力於讓它富強起來,但是鳳陽經過天災**,人力的匱乏已達到想象的極致於是朝廷才決定先移民至鳳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