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知道有官員克扣朝廷分發的物資了,他們也沒什麼不滿,有有人覺得,往年過冬朝廷從沒有東西發下,現在還有棉被木炭,怎麼敢鬨事呢,吃虧是福,萬一惹得官老爺不滿就什麼都沒有了。
朱標已經派人去把負責這裡的官員抓來,應該是一個一甲的新科進士,其出身也是世家子弟,不知為何竟然做出這種蠢事。
朱標也沒有在這一處浪費太多時間,他已經有不好的預感了,果然往後的村子都有問題,要麼是糧食不足,要麼就是沒有棉被隻有棉衣,還有的木炭發下去的第二天就又收回去了。
這一下朱樉朱棡朱棣等人也不樂意了,彼其娘之,我等堂堂親王到這裡受苦受累的辦差,你們這些狗東西就這麼拖後腿?
朱標下令分隊,三位親王各領一隊人馬去檢查,朱標則是不急了,現在的情況就是有人想渾水摸魚,他們覺得下雪入冬了,太子殿下也不會輕易出城了。
等過年前太子說不定就直接回京了,等開春後才會回來,隻要保證百姓們最低生存的要求,讓他們不要亂說話,這棉花木炭運到北方可是值不少錢。
按理說這也是慣例,朝廷物資真正能到百姓手裡的最多隻有三成,現在他們恐怕都是顧慮著朱標,生怕鬨大了出事,物資最少的也有一半到了百姓手中。
朱標回返路上就命人召集官員,這件事不是區區幾個新科進士敢做的,他們算什麼東西,無官無職想貪汙差役都不答應,定然是鳳陽府內頗有能量的人主導的。
不過朱標實在是無法理解,為了區區這點倒賣棉花糧食木炭的錢財,竟然敢當著他的麵做下這等事,真的是太蠢了。
人家都說要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潤,才會踐踏一切人間法律,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才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著絞首的危險。
這才多大點的利益,雖說他們掙得是無本買賣,但是風險也太大了吧,朱標突然感覺做這件事的蠢貨估計是那個勳貴了,文官們絕不至於這麼蠢。
等朱標回城後,朱樉朱棣等人不斷派人回來奏報,離朱標進的村鎮都沒有什麼問題,由朱標心腹看管的村鎮也沒怎麼問題,但越是偏僻的地方被克扣的物資就越多。
還有最獨特一個村子,就是朱標用來安置殘疾孩童的,那裡被克扣的最狠,明麵上什麼都有,但是棉被裡麵的棉花少的可憐,木炭都是最劣質的。
朱標震怒的消息傳開,鳳陽府內各地的官員都急急忙忙的趕來,朱棡還傳來消息,他剛入村就看見一隊差役在補發物資,希望能夠在被發現前亡羊補牢。
離得近的心中無愧的自然來的最快,其餘人就各個不同了,甚至有兩個新科進士已經在屋內自縊了,下麵的官差更是醜態百出。
也有直接趕到府外跪在雪中的官員,甚至其中還有一個是朱標特彆提拔出來的,真是無法理解,光明遠大的前程不要,非盯著眼前這點蠅頭小利,真是該死,死不足惜。
…………………:,,.,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