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等朱標說話,錢唐自顧自的說完就走了,一旁的朝堂大佬們也是一臉的無奈,這種人軟硬不吃,而且立身極正,除非玩下作的手段,否則無懈可擊。
哪怕是李善長在位的時候也拿這頭倔驢沒有辦法,而且朱元璋哪怕不喜歡此人也絕不允許有人對付他,畢竟隻有這樣的人在,老朱才能安心睡覺。
有錢唐開頭後,一窩蜂的就來了很多官員,其中還不乏東宮臣屬,他們的意思也一樣,這件事不應如此,太子年少何須如此,再過些年也不遲。
尤其是禦史言官們,就差指著朱標的臉開噴了,下麵的官員也是有些人心惶惶,實在此事成了,那所有人往後就都不好過了。
朱標倒也不生氣,有反對的人才好,若是一片迎合之聲反而不正常,天現二日、時有二主,在曆朝曆代都是極為罕見的情況
若是皇帝生病或者出巡了,讓太子監國或者臨朝聽政都是正常的,可朱元璋昨日傳達的旨意分明是“遂令今後一切政事並啟太子處分,然後奏聞”這就是說朱標不是在觀政,而是真的開始親手開始處理政務。
朝堂上將會有皇帝和太子兩位決策者的情況可謂是自古可從未有過,往前看唐宋或是子強父弱或者臨危推諉,總之沒有一個好的。
而今的情況雖然不同,但是其中牽扯的太多了,不僅是關於父子倆之間信任的問題,而是一件政務若是這兩位有了分歧,那滿朝文武該怎麼出聲?
往深了想那就是站隊的問題,說到底每個人的理念都是不同的,對一件事的看法也是如此,先前如果感覺聖上的決策不對,他們自然可以據理力爭,至少不愧於心。
可現在無論怎麼說都容易出錯,最關鍵的問題還是太子太年輕,若是老朱身體不好也可以,偏偏龍體康健的不得了,雖然現在父子倆感情好,誰知道以後呢?
大家都是讀過書的人,自然清楚曆代皇家為了權利鬨出了多少亂子,自古天家無父子,誰敢輕易拿身家性命去賭這對朱家父子的骨肉之情。
朱標站在最前麵負手看著遠處的奉天殿,他也在想往後遇到分歧如何處理,一味的避讓是不可能的,老朱也是強硬的人,遇到大事並不會因為朱標而輕易改變意誌。
隻能是求同存異這個大方針了,而且朱標自己也要注意,小心謹慎給大明後代打好榜樣,這也是朱元璋的意思,否則也就不會用自己的開國班子給朱標當東宮班底了。
就是為了讓朝廷臣屬免去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憂慮,否則今日反對的人再多一倍也不奇怪,畢竟誰都不想讓出位置回家養老。
不一會兒鼓聲響起,朱標呼出一口領著百官朝奉天殿走進,眾人神態肅穆,官員中若有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穩重的都會被負責糾察的禦史記錄下來,聽候處理,誰也不敢造次。
進了奉天殿站好後,朱元璋才龍行虎步的從一側走了進來,坐在龍椅上掃視一眼,朱標領頭跪拜了下去,山呼萬歲之聲響徹大殿。
起身後朱標緩步走上禦階,站定後側身而立看向台階下的文武百官,大殿內沉默了一會兒,這些掌握著朝廷大權的官僚們實在有些不知所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