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日之後的第五天,終於傳來了西南捷報,傅友德兵圍成都後明升反綁雙手、車載棺材,與母親彭氏及官屬開城投降,湯和寫來親筆信詢問皇帝該如何處置。
古代就是通訊麻煩,幸好三日前朱元璋的旨意已經發去巴蜀了,裡麵已經寫了若是明升投降該如何處置,湯和接到旨意就可著手處理了。
當晚親軍都尉府又傳來具體的情報,原來他們的人已經接觸了到了明升的母親彭氏,威逼利誘之下彭氏主動勸說了明升投降。
有了太後的領頭,夏國中那些早就暗中投靠的大臣們自然大力支持,隻有右丞相劉仁堅持應當放棄成都繼續南逃,依仗地利拒守關隘,可惜大勢所趨,彆說劉仁,就是諸葛武侯複生也難擋浩浩湯湯的大勢。
朝廷一片賀喜之聲,朱元璋也賜下酒宴,並下旨大赦巴蜀,凡是主動投降者一概不究,而且今年不征賦稅,與巴蜀之民休養生息。
劉伯溫等人也正式啟程了,他們還要趕往巴蜀主掌大局,朱標把劉伯溫的兒子也加了進去,好讓劉伯溫一路也有人伺候,畢竟巴蜀不同中原,劉伯溫有個好歹,朝廷也要費心。
這時候朱標也把杭州知府調到中書省了,陳佑宗已經到東宮磕過頭了,朱標也沒多說什麼,不過新增設的通政使司,其主官目前定為正四品,朱標有意讓他擔任。
隨行的江南世族子弟也不少,不過都沒有資格到東宮拜見,而且他們無官無職業也不好安排,朱標就先讓他們進了國子監學習,若是有本事自可出頭。
鳳陽的人也被朱標調回來大半了,那些去年的二百餘名新科進士們也都被下放到地方任職,其中郭翀自然是進了翰林院,畢竟是狀元,翰林院這個地方可不是一般人能有資格進的。
乃是養才儲望之所,負責修書撰史,起草詔書,為皇室成員侍讀,擔任科舉考官等,地位清貴,是成為朝廷重臣以至地方官員的重要基石。
張帆為榜眼理應為翰林院編修,不過此人更想到地方曆練,朱標欣賞做實事的人,依舊讓他在翰林院掛了名,然後下放到了北方任知縣,既然想要磨練自然不能放到江南了。
還有吳伯宗李進,這倆人都留任京城了,吳伯宗對天文頗有興趣,朱標當然支持,李進則是進了戶部領了從七品的官職,以他的聰明估計很快就會爬上去了。
還有就是一大幫勳貴子弟們,他們的起點可就高了,比科舉出身的進士們都要高,朱元璋都特意接見了他們一次,然後就立刻補充進了朝廷體係當中。
各處都缺人手,而勳貴子弟可以說是大明的嫡係子弟,自然不是外人可比的,從六品到四品,安插到了方方麵麵,幸好他們經過鳳陽的曆練還是長進了不少。
其實若是有的選擇朱標絕不願意就這麼把他們放進朝廷,可惜是在是缺乾部,進士們也得循序漸進,總不能都讓世族占了去。
到最後也隻能是兩害取其輕,不過這次大變動之後,近幾年大明也不會有大動作了,也可以安心培養出一批官員了,從開國到如今其實一直沒有停下戰鬥,拿下那巴蜀後才算可以休養生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