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雲貴也是如此,跟富庶的巴蜀不同,現在耗費大量資源打下來了還需要治理,其收益遠遠比不上付出,何況雲貴同樣是內部矛盾重重,前元梁王以及大理段氏的鬥爭也使得大明可以不必急切。
東方沿海治理倭寇也很順利,上次接到湯鼎的消息說他們已經在東海海上創下了諾大的名頭,也招收了不少日本浪人,準備去日本伊予島劫掠一番…………
自巴蜀天府之國被收複之後,大明發展的最後一塊拚圖也已經組裝好了,開國四載,江南等地的民生恢複,蘇杭揚州等地重回人間天堂之麵貌,經濟發展迅速。
朱標回京後也要開始推動經濟發展了,江南士族作為他的嫡係,自然要承擔的更多,朱標經過此次出行已經發現了,根本無需擔心資本脫離控製。
因為國情不同,華夏自古就是官本位,或者說對資產的認知與彆國不同,有錢在華夏從不代表地位高貴,隻能代表你是個肥羊。
在羅馬在雅典,你能交足夠的稅金那你就是高貴的公民,擁有一切的權利,可在華夏,你交足了稅金依舊還是商賈賤業者,吃喝穿用都有嚴格的限製。
範蠡,替越王勾踐複國滅吳,而後功成名就後辭官經商,雖然現在很多商人視為祖師爺,但就是因為他商賈身份,曆史功績幾乎被正史所忽略。
再比如呂不韋,雖然富可敵國,卻仍然要通過投資秦質子嬴異人才能進入士族圈子。
華夏自古從來不缺少富可敵國的商賈,可他們從來都不是曆史的主角,甚至連配角都算不上,他們的腰杆挺不起來的。
所以商賈發財後的追求並不是謀取更多財富,而是希望能完成階級轉變,從商賈轉變為士紳,從士紳轉變為官員,江南士族就是個明顯的例子,他們富賈天下,但依舊願意散儘家財拜入東宮門下。
加上朱標對後世的認知,在華夏資本主義是不可能盛行的,不符合國情,這是一個大統一的王朝,習慣了中央領導地方,朝廷占據各行各業最好的那一部分,士農工商隻是祂的一部分。
何況朱標也不會放任他們肆無忌憚,更不會讓他們插手進入能關係國家命脈的產業之中,鹽鐵炮船這些都會有朝廷專門的部門管理,商賈不得插手,他們可以富起來,但他們不能掌握力量。
絲綢茶葉瓷器藥材玉石絲錦等等這些都無所謂,當然了,要是有本事占據大明以外的領土,自然是隨便怎麼折騰,不過發展一個國家,可不是能那麼輕鬆的。
往後隨著大航海時代的開啟,朝廷必然要咬下最肥美的那幾口,以確保未來發展的必要資源,其餘的就是專門給野心家的獵場,誰有本事,那就去吧,劃疆為王豈不樂哉?
…………………:,,.,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