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兄弟一起走出武英殿,雖然看著像是並肩攜手,但三兄弟還是隱隱刻意的落後了自己大哥一些,這也是多年來的習慣了。
這三個早就搬出了皇宮,本來是不和規矩的,還是朱標親自去同老朱說情才解決的,否則皇子們除非成婚就藩,否則休想離開皇宮。
朱元璋估計還是念著讓朱標做好人,也就同意了,但每隔幾日三兄弟就得入宮接受老朱的訓話,以防他們在外不務正業尋歡作樂。
其實他們也不敢,宮內宮外都是在京城,怎麼可能逃得過老朱的眼線,不過是相比較中的自由罷了。
三個弟弟等了一上午,朱標這個做大哥的自然是得管飯了,於是就領著他們回了東宮,畢竟是自家兄弟,避諱也不多。
劉瑾提前幾步前去安排,路上則是不厭其煩的回答著三兄弟的問題,著重詳細的說了說災區百姓的困難,也是希望他們三個日後能多考慮地方貧苦百姓。
不過終究都是少年心性,自幼安享富貴,聽完自己大哥所講,最大的反應就是對貪官的憤恨,但對百姓的苦難並不能深刻理解更不能同情同理,想來過兩天也就忘的差不多了。
這點上朱標也沒有辦法,總不能把他們扒光扔到災區去體驗民生疾苦去,何況縱然是體驗了,也不一定就是說往後必定能愛民如子了。
朝中也有不少貪官汙吏,本身就是貧苦出身,但這些都毫不影響他貪汙受賄,甚至就是因為知道民生疾苦,知道饑寒交迫的感受,所以窮怕了,貪的更狠了。
人性複雜多變,都是獨立裡的個體,想要扭轉一個人的心性豈是那麼簡單的,朱標領著三個弟弟到了東宮正殿。
常洛華挺著肚子起身出迎,三兄弟向來在嫂子麵前規規矩矩,行禮過後恭敬的問候了幾句,常洛華笑著回了幾句,然後就去彆殿用膳了。
四人剛坐下沒一會,宮女太監們就開始擺桌端菜了,有酒有肉倒是也頗為豐盛,不過也就隻是六七盤菜罷了。
如果常洛華跟著用膳的話能豐盛不少,畢竟按照馬皇後定製的分例上常洛華一餐所用可謂是冠絕皇宮,朱元璋和朱標都比不上。
上了酒桌後朱標發現自己弟弟們確實都漸漸長大了,雖然都還是十幾歲的少年,不過說話氣度卻是以然不容小覷,遠比後世的同齡人成熟大氣許多。
朱標沒多喝,晚上還有跟一幫老狐狸的正宴,多是與兄弟們談笑,倒也清閒自在許多,不用時刻思索許多。
酒喝的好那菜自然就吃得多,都是半大小子,幸好常洛華還從自己那邊送過來幾道菜,否則都快不夠吃了。
等吃完的時候,劉安以及趙淮安正領著人一箱一箱的朝東宮庫裡抬著東西,長長的人龍一眼都忘不到頭,可見搬運的箱子有多多。
三兄弟看的好奇,朱樉當先問道:“這就是大哥從陝甘押運回來的東西,真沒想動如此之多。”
朱棢也是咂舌道:“尋常東西可不值得大哥帶回來,那些貪官汙吏可真是沒少搜刮。”
這時候清漣也怯生生的走了過來,規矩的跪倒行禮,那段天然的撫媚純真動人心魄,加上精致又與中原女子風格迥異的麵容讓三兄弟為之啞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