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太多事情於大局有利,而從個體而言,那就不是什麼好事了,自古人離鄉賤之類的典故時時刻刻影響著遷民的思維。
一受委屈就會不自主的說起想當年老子還在老家的時候有多風光,久而久之,他們都忘了,自己在山西老家過的其實也並不好。
但如此思想之下,一兩代人對朝廷的感官好不到哪裡去,或許也隻有三四代人過去了,加上朝廷對鳳陽的福利政策,他們才能徹底歸心,人終究不是牲畜,是有喜怒哀樂。
而此時朱元璋也在思慮著自己兒子的提議,說實在的,當初他嚴格控茶,也正是為了能夠通過茶葉實現固番人心,達到強大明朝的政治目的,繼而取得鞏固明朝疆域的效果。
至於以茶謀利倒是沒有想過,按照開國初年的情況,蒙古尚有餘勢,時刻都準備反攻中原,大明百廢待興,雖然軍隊有戰鬥力,但後勤供給十分困難。
打一場仗,其所需要耗費的糧食自然不可能從天上掉下來,隻能強征百姓口糧,一戰下去,傷亡損耗不能隻看戰場上的,還需要算因口糧被奪餓死的百姓……
不過如今卻是不同了,近五年時間的修養生息,讓飽經戰亂的中原大地恢複了不少生機,其間雖然也打了幾仗,但都算是速戰速決,其損耗也在接受範圍之內。
何況北方蒙古的形勢更是越來越壞,隨著反攻中原的打算破滅,蒙古之內的矛盾就湧了上來,隻要常遇春和李文忠鎮守住邊線,那麼瓦剌韃靼的矛盾就是不可調和的。
朱標開口勸道:“這兩年就是多賣給他們一些鹽茶又有何妨?左右都是日常消耗品,根本就存不住,何況都餓了他們半年了,也該給他們嘗點甜頭了。”
朱元璋瞧了兒子一眼說道:“鹽茶禁令一旦解除,那再想堵上可就難了,你這不僅是要給蒙古嘗一些甜頭,也是要給那些茶鹽販子一些甜頭。”
朱標聞言笑道:“左右不過多殺些貪心之輩的事兒,如今是怎麼堵住的,往後照辦就是了,正好過兩年邊軍鎮守也該調換一下了。”
朱元璋皺眉道:“有些早了。”
朱標微微眯了眯眼睛道:“父皇放心,隻不過是正常換防而已,兒臣知曉分寸。”
現如今鹽茶禁令雖有,每年也會殺上幾千號人,但終究還是有洞子可鑽的,以茶換金銀馬匹,這是何等暴利的買賣,自有無數人前仆後繼,雖九死而不悔。
縱然有殺頭的風險,但十次總有能成一兩回的,何況還有一些茶幫豪商會花重金打通沿邊鎮守的勳貴將帥們,隻要溝通好了,除非運氣背碰上京城來的巡視,否則大多都能成。
這其實也正常,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鎮守沿邊要地的將帥們也沒百姓可以壓榨,喝兵血也就能混個溫飽,想發財可不得指著那些商販了。
否則他們怎麼置辦的起自己在京城中的豪宅大院?怎麼買得起城外千畝良田?怎麼養得起膝下那成群的嬌妻美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