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鐵鍋(2 / 2)

大明第一太子 夜星月語 3443 字 10個月前

蘇誌提醒道:“洪武元年聖上就曾下令過,無論何等器物,隻要含鐵就不準販入蒙古,以防蒙古融鐵鑄兵,違令者族誅……”

朱標指了指一旁的凳子說道:“那就隻賣鐵鍋,其餘鐵器照舊,本宮聽說蒙古牧民家中以有鐵鍋為榮,可以作為彩禮或嫁妝,兄弟分家,家裡的鐵鍋一定要對半分?”

蘇誌起身行了一禮,然後恭謹緩慢的坐在了朱標所指的凳子上,屁股都隻是半挨著,看著宛如驚弓之鳥,或許其中也有些故意為之的成分在裡麵,是為了向太子殿下表現敬畏。

蘇誌覺得效果不錯,太子的眼神他看不透,但殿下身後那名太監眼中分明透出幾分滿意之色。

“回稟殿下,近年來蒙古侵擾北方邊鎮,所圖就是金銀財寶、女人和刀劍鐵鍋,在向朝廷進貢求和時,也會要求以鐵鍋回贈,畢竟相比陶瓷皮類,鐵鍋耐熱耐摔,於牧民生活有大便利。”

朱標自然清楚蒙古部族主要以遊牧為生,為了尋找更好的放牧場所,一年四季都需要不停的更換居住地,這就決定了他們所攜帶的家當要具備便利性和耐磨性。

在非常重要的日常飲食方麵,蒙古人以牛羊肉為食,經常需要烹煮食物,而鐵鍋是生活必需品,畢竟陶土器皿沒有鐵器經久耐用。

他隻是詫異於如今的蒙古竟然連鐵鍋都做不到自給自足了,這可到底是統治過中原近百年的民族,實在無法想象他們生產技術退化程度竟如此之快。

不過想想也正常,鐵鍋可是宋朝開始使用煤進行冶鐵之後才出現的產物,可不是誰拿木頭柴火就能輕易造出來的。

鐵鍋冶煉技術要求也較高,若沒有熟練的鐵匠和專業的鍛造工具,不僅可能無法成功冶鐵,操作不當也易造成安全事故。

蘇誌見太子頗感興趣就說道:“微臣聽在北疆鎮守的兄長說過,如今蒙古各部的箭矢都開始用骨質木質的箭頭了,一仗打完沒人管死傷兵卒,而是先搶回兵器,可見他們是何等缺鐵。”

朱標點點頭道:“優先搶回兵器這本宮當年北伐之時也見過,不過那時候他們的箭頭還是鐵質的,沒想到如今竟連鐵箭頭都用不上了。”

元朝滅亡後,漠北經濟地理上一個最顯著變化是蒙古汗國與元朝依靠漢地人力物力建設起來的城市及其附近的屯田農業迅速衰亡。

漢人工匠在像潮水一樣退回內陸,這其中就包括鑄鐵工藝的匠人,他們因為害怕蒙古人對漢人進行無何止的迫害與剝削,他們逃離漠北城市。

這樣帶來結果,就是回到草原的蒙古各部經曆了生產力大倒退黑暗時代,徹底丟失了冶鐵工藝,連鐵鍋也造不出來了。

何況冶鐵是需要大量燃料的,在用煤做焦炭之前,冶金的燃料基本上就隻有木材,因此沒森林就很難冶鐵。

………………:,,.,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